101藝術新聞  /  戲劇

每每文化、藝術之第一手最新消息、精彩新聞全部一手為你源源送上,務求令各位不會錯失任何一個文化藝術事發的見證人!

特約記者:陳楚珊 | 2009-08-09 00:00:00 | 分享到

戲劇導師Philippe Gaulier

【101專訪】自07年起,PIP(前劇場組合)每年都會邀請法國著名戲劇導師Philippe Gaulier來港授課,Gaulier是PIP兩位藝術總監詹瑞文和甄詠蓓的老師,而PIP(Pleasure‧Imagination.Play)這個藝術教學及發展理念也是從Gaulier的Le Jeu(玩耍)中啟發得來的。過去兩年,Le Jeu及Melodrama(通俗劇)都是Gaulier來港教學的核心課程,這位在歐洲以小丑(clown)及諧謔劇(bouffons)見稱的戲劇大師,今年來港除了主持最為人熟悉的Le Jeu及Clown工作坊外,更首次在港教授希臘悲劇,以他一貫對劇場獨特的看法來帶領亞洲學生進入希臘悲劇的世界。

希臘悲劇 x 中國戲曲

在這次希臘悲劇工作坊當中,參加者除了本地的藝術工作者外,也有來自內地的演員,其中來自上海的李莎及廣州的姜迪武更是接受過中國傳統戲曲訓練的話劇演員,Gaulier素來以發掘演員潛藏的美為演員訓練的核心方法,這兩位具備中國戲曲底蘊的演員,在Gaulier的訓練沖擊下,不單把自身對中國戲曲的情意結激發出來,經過Gaulier的適當指導分享後,兩位演員更能自如地把中國戲曲的精髓放到練習當中,發掘出中國戲曲的普世價值。

曾得過中國戲曲最高榮譽梅花獎的李莎本為川劇演員,後來分別進入中央戲劇學院及上海戲劇學院修讀導演專業,現在主要在上海從事戲場導演工作。李莎表示,過去在學院當中也有接觸過希臘悲劇等一類的西方經典,但傳統的戲劇教學方法不外乎是分析人物角色、戲劇衝突等,然後按照所謂「正統」的方式演繹出來。今次來香港參加Gaulier的工作坊,對李莎來說是一次開眼界的經驗︰「Philippe擅於把演員的長處及特質放到訓練當中,他要求我用戲曲唱腔來把文本唱出來的時候,我發覺自己不知不覺便進入到角色裡去,一步一步把過去的藝術經驗放進到練習之中,慢慢地戲劇張力就出來了,而且愈來愈強烈,有點意想不到。」姜迪武對於李莎的體會也有同感︰「跟李莎對唱文本的時候,我很快就找到了從前做戲曲的感覺,但卻有點不同。戲曲總是大鑼大鼓的,要畫花臉,也注重亮相,是一種與觀眾完全抽離的藝術形式;但我今天站在台上很清楚聽得到觀眾談話,距離很接近,在過程中卻有種做戲曲的親切感,很有趣。」

中國戲曲是非常形式化的表演藝術,演員長年浸淫在嚴謹的戲曲體制當中,不知不覺間藝術形式中最深厚的文化底蘊就會慢慢沈澱在演員的體內,過去數十年的實驗戲曲已證明了潛藏在戲曲演員的無限可能,Gaulier教學那種沒有形式化框架的方法,遇上如李莎和姜迪武一類擁有戲曲經驗的劇場演員,更加證明了中國戲曲的發展潛力,兩位演員也表示這次工作坊更加確定了自己對中國戲曲的熱愛。

愉悅、打開、發現

在工作坊中,Gaulier不斷提醒演員要「愉悅、打開、發現」,愉悅是演戲的重要元素,在劇場當中發掘出如小孩子玩耍時的純真愉悅;打開是作為演員的心理準備,不論對要對自己、劇場、對手、導演,都要持開放態度;發現是不故步自封,不停留在昨天的自己。在Gaulier三個重要的劇場元素當中,兩位演員均認為打開是最為關鍵的,在整個工作坊中,他們認識到原來自己每天的狀態都不一樣,昨天有十分鐘的時間領會到老師所說明的感覺,那不代表今天的自己也可以掌握到昨天所領會的,而Gaulier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教學方法便把這種「打開」的劇場理念實踐到教學之中,讓演員感受到與「當下」對話的感覺,劇場自然變得更有生命力,即使是距今二千多年的希臘悲劇,也有生生不息的存在價值。

同樣道理,只要戲曲工作者懂得享受愉悅,願意打開、發現,沉澱了幾千年優厚文化的中國戲曲也能展現出其獨特之美,而李莎在工作坊當中就在這方面得到很深的體驗︰「Philippe一直叫我們要打開,要跟劇場內的一事一物對話,我在用戲曲唱腔把文本唱出來的時候,時而高昂,時而低迴,在我唱到最低沈的時候,我發現觀眾都摒息住氣,豎起耳朵聽我唱,我一舉手一投足,每個身段動作都吸引觀眾全神貫注地盯著我,當下我發現自己跟觀眾距離很近,原來這是我作為戲曲演員的特質,我也利用了這個特質來打開自己,就這樣跟觀眾產生關係了。」

101news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