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藝術新聞  /  戲劇

每每文化、藝術之第一手最新消息、精彩新聞全部一手為你源源送上,務求令各位不會錯失任何一個文化藝術事發的見證人!

101 記者 | 2020-08-13 16:47:29 | 分享到

袁崇煥第17代守墓者 佘幼芝逝世

  【101報道】憑著忠義、忠孝及忠貞的人生格言,佘幼芝與16代的先祖連續370多年,一直守護因讒言致死的明朝忠臣袁崇煥之墓的「責任」,她背負的擔子終於在昨天(12日)劃上句號,因病與世長辭。但女兒焦穎仍堅守祖先遺訓在微訊中明言「會完成媽親未完成的夙願」。

  享年81歲祖藉廣東的佘幼芝,耗盡一生留守在北京看護袁崇煥的墓陵,緣於冒死滅族,把袁崇煥首級保留埋於家中庭院的祖先佘明德的遺訓之一即「後代要堅持為袁崇煥守墓,不得回到廣東老家」。

  佘的事蹟,除吸引內地及美國傳媒追訪外,香港的戲劇界亦受其堅持感動,沉浸歷史事蹟的「致群劇社」於2001年創作了《袁祟煥之死》,戲中陳述了「守墓者」佘幼芝一生堅持而帶來的辛酸與苦澀。劇社主席余世騰對佘的離世感到可惜。他記得作品兩度在港上演時,身體虛弱的佘幼芝仍堅持來港觀賞,每次觀賞都落淚,「我們好不忍心看見她落淚,因為勾起了她很多昔日的回憶」。

  余世騰且謂,佘雖然是廣東人,但從沒有說過一句廣東話,滿口是北京腔,且據聞煮得一手美味的炸醬麵。佘為人友善,劇團裏一些人每到北京工幹,都會抽空探訪她。但問及劇團會否再推《袁祟煥之死》,以表敬意,余說,暫未有確切的想法,但對佘家18代人的「信守承諾與堅持」致以無限的敬意。

  佘的離去給女兒焦穎帶來悲痛,且為母親送上 https://《江河水》一曲以表心思,但焦穎仍甘願挑起母親未圓的夙願,堅持下去。據熟識佘幼芝的港人透露,佘幼芝盼望後人繼承傳統,每年的春秋二祭到袁祟煥的墓前清掃拜祭之餘,亦冀望堂弟的姪願意繼承祖訓,繼續接棒,出任袁將軍的「守墓者」。

  佘幼芝雖年老體衰,但仍堅持自己清掃袁墓,仍跟從祖輩的做法在每年的「鬼節」即清明節、盂蘭節及寒衣節,與除夕,在墓前放上水果、點心、茶、酒、小菜與一碗米飯,擺放至下午5時。她解釋,端上的米飯是因為廣東人的傳統,跟北京人的習俗無關。

  守墓的堅持,更一度險釀成佘與丈夫焦立江婚姻破裂,出任教師的焦立江與佘育有孩子後,冀望有更濶寬的生活空間,遂提出搬家的念頭,未料,佘拒絶,心想「先祖為袁大將軍冒着滿門抄斬、滅九族的危險,輪到現在,怎能丟下不管?」於是,把心一橫擬訂分家的清單,好使自己能堅守「守墓者」的責任。幸丈夫體諒,與之繼續在故居一起終老。

  「我們守護着袁將軍的墓,同時也守護着一份特殊的遺產,這份遺棄叫做忠義精神。」佘幼芝在世時接受傳媒的訪問。

  389年前,即公元1629年,戍邊明末大將袁崇煥被後金主皇太極的反間計中傷,明末崇禎帝誤信了那些挑撥離間的言論,將袁崇煥下獄,之後,更把他押解至北京西四石橋牌樓下凌遲處死。死後,朝庭下令將袁崇煥的首級輪流擺放在九個軍事重鎮示眾。袁崇煥的部下佘明德,為袁的含冤不白至死感到哀痛,伺夜冒險盜出屍首帶回家中,安葬在後院,日夜守護,不離不棄。佘在離世時,給後代留下三個遺訓:1) 死後葬在袁崇煥的墓旁,要與之同眠,2)佘家後代要為袁崇煥守墓,不得回廣東祖藉老家,及 3)佘家後人可讀書,但不能做官。

  祖先的遺訓,佘幼芝一直堅守,經歷清末、民國、文革,直至今天,並感動了兒子焦平也願放棄高薪,願意前赴袁崇煥祖籍廣東東莞的家鄉,接受當地政府以低廉的薪金看守東莞政府刻意為袁豎立的墓碑,據悉更願意隨母姓佘氏。然,天意弄人,焦平尚未起行,便遇上交通意外身故。但佘幼芝仍堅守誠諾,把兒子生前的一些衣物安放在袁祟煥位於東莞的墓碑旁,衣冠塚上寫下「佘焦平」三字繼續堅守「守墓者」的責任。

  事實上,袁祟煥的墓陵一直位佘家原來的後院即北京廣渠門內東花市斜街52號院。墓墳得以聳立,佘亦經歷了眾多辛酸。據她身前接受內地傳媒的報導,文革時,紅衛兵闖入佘家,將袁的墓碑砸爛,更迫使她交出祖宗所有的歷史遺物燒掉。尤幸袁祟煥的首級未被挖掘砸爛,得以保存。佘為恢復大將軍的墓碑,文革後,一直上訪,遊走多個黨政機關包括政協、中宣部、文化部、市政府、市文物局等,但一直被敷衍了事,更換來「瘋子」的污名,不過,佘沒有氣餒,堅持不屈繼續上訪,1991年11月21日,北京市政協會合多個部門共議恢復墓地。

  92年初,北京時文物局撥款5萬元修葺袁崇煥之墓。2002年底,袁崇煥祠堂更對外開放。2006年,中國國務院將其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名單之上。

101news│Photo@Internet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