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藝術新聞  /  文化電影

每每文化、藝術之第一手最新消息、精彩新聞全部一手為你源源送上,務求令各位不會錯失任何一個文化藝術事發的見證人!

101藝訊 | 2014-05-01 11:57:00 | 分享到

  【101藝訊】香港電影資料館旗艦節目「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自二○一一年推出以來,一直深受歡迎。為進一步向年輕觀眾推廣優秀港片,昨日特別舉行「第一類型Must-see」活動,並邀請了憑首作《殭屍》(2013)大獲好評的新進導演及音樂創作人麥浚龍(圖上)擔任節目大使,分享對優秀的電影能跨越年代、啟發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的看法。

  新世代導演麥浚龍表示他自小已看電影,八、九十年代電影無論題材或講故事手法均百花齊放,正值他的成長期,故對他影響最深。

  他說:「很榮幸擔任『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的節目大使。好的電影沒有新舊之分,它們可以跨越時間、跨越年代,每次重溫都能帶來新的靈感、新的方向。」

  他指出《殭屍》亦是從《殭屍先生》(1985)取得創作靈感,希望藉今次的活動,能夠向年輕觀眾推介這些殿堂級的香港電影,重新探索、細味舊電影有趣的地方。

  「第一類型Must-see」活動於百老匯電影中心舉行,並播放由多媒體音樂創作人龔志成及許敖山創作的《家‧春‧秋》實驗錄像。他們特別分享「舊電影,新創意」的創作理念。《家‧春‧秋》於二○一二年首次在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多媒體劇場上演,以實驗音樂劇場形式,通過創意的剪接將經典電影片段重現觀眾眼前。是次活動放映重新剪輯的錄像版,展示經典粵語電影的時代跨越性及可塑性,予觀眾嶄新的觀影體驗。

  「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於二○一一年由推選小組以「殿堂作品」的概念為出發點,推選一百部由世紀初至千禧年前不同時期的優秀電影,希望藉此引發對香港電影更廣泛和延續性的討論和研究。獲選電影於電影資料館,及在年輕影痴聚集的百老匯電影中心放映,希望能進一步向年輕觀眾推廣優秀香港影片。

  五月至七月將選映六部文藝經典,包括吳回、李晨風、秦劍改編自巴金小說所拍的《家》(1953)、《春》(1953)、《秋》(1954)、秦劍的《家家戶戶》(圖上,1954)、李鐵的《天長地久》(1955)及李晨風的《春殘夢斷》(1955)。六部影片分別於五月三、四、十、十一、十七及十八日在電影資料館上映,及五月至七月在百老匯電影中心放映,《家家戶戶》將於六月二十九日在影藝戲院加映一場。

  吳回的《家》是改編自巴金名著《激流三部曲》首部,亦是中聯公司的創業作,台前幕後陣容鼎盛,製作嚴謹,娛樂及教育性兼備。影片講述封建大家庭中的三兄弟,不管是因循的大哥,抑或力求革新的兩個弟弟,結果也白白看覑愛人成為盲婚啞嫁下的悲劇犧牲品,關係之複雜足見導演吳回的調度能力關係。李晨風的《春》以含蓄手法刻劃大哥吳楚帆與表妹白燕的藕斷絲連,處處流露中國傳統的細膩情感。本片獲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榮譽獎。春去秋來,到了秦劍的《秋》,講述高家已四分五裂,大哥妻離子亡,秦劍沉穩地拍出大家庭頓失當家後,眾人的爾虞我詐背後,只因缺乏出走的勇氣,道出封建制度下的悲哀。

  新聯名作《家家戶戶》由紅線女、張瑛和黃曼梨合演婆媳不和、丈夫左右做人難的三人關係,配以秦劍的鏡頭運動,大半世紀後重看不朽依然。

  改編自文學名著《嘉麗妹妹》,李鐵的《天長地久》描繪為世不容的畸戀,紅線女飾演的嘉麗雖出身卑微,卻勇敢對抗命運,情深意重,多少是女姐的個人寫照。《春殘夢斷》(圖上)乃改編自托爾斯泰名著《安娜‧卡列尼娜》,諷刺上流社會的偽善,有夫之婦雖與丈夫相處不愉快,仍堅守婚姻之道。導演李晨風取小說的情節框架,巧妙地加入粵語片的倫理結構,中西融和。電影中豐富的視覺元素,為角色關係和人物造型增添層次和思考空間。

  於電影資料館放映的場次將設映後談,分別由鄭政恆、沈海燕、吳君玉、蕭欣浩、黃淑嫻及藍天雲主講。所有影片為粵語對白,設中、英文字幕。

  電影資料館放映的門票現於各城市電腦售票網發售;百老匯電影中心放映的門票於該中心及其網站發售;影藝戲院放映的門票將於五月二十九日起於影藝戲院票房有售。電影資料館的票價為四十元,設六十歲或以上高齡、殘疾人士及看護人、全日制學生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半價優惠。

101news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