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藝術新聞  /  101書架

每每文化、藝術之第一手最新消息、精彩新聞全部一手為你源源送上,務求令各位不會錯失任何一個文化藝術事發的見證人!

特約專輯 | 2015-01-22 11:49:40 | 分享到

  【特約專輯】香港文學評論學會剛於本月17日於商務印書館尖沙咀圖書中心文化活動廳內,召開首次題為《香港文學的暗角》座談會,吸引了超過110名熱心香港文學的人士參與,把本來寬闊的演講室擠得座無虛席。香港文學評論學會剛在去年下旬成立,創會主席吳美筠博士說:「這反映支持和熱愛香港文學的朋友大有人在。今天這關鍵時刻,香港需要文學,文學需要評論。網絡評論世代來了,香港文學的評論還離我們遠嗎?」

  當天學會邀請了多名評論人及學術界老師參與,包括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基礎課程講師鄭威鵬(小西)、香港藝術發展局委員兼文學組主席及香港大學附屬學院高級講師吳美筠、港大保良社區書院講師馬世豪、香港嶺南大學社區學院講師馮偉才、香港公開大學中文系助理講師曾卓然、資深藝術評論員鄭政恆。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評論顧問曲飛擔任主持。為時两句鐘的研究講論,講者妙語連珠,把本來一般人以為沉悶枯燥的題目講到津津有味,既打通香港文學的歷史軌跡,又觸動人認定撰寫評論和評論的重要。

  率先打開「香港文學的暗角」的是馮偉才(圖上),他揭露港文學在五十至七十年代間甚為活躍的背後,一個不為人知的特別現象:有些文人或出版商接受美國資金的支持,因而湧現宣傳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灌輸反對共產主義的文章。連張愛玲也承認來港後迫於生計,美國新聞處出版的《秧歌》和《赤地之戀》是為收錢寫的反共作品,並且曾經透露過寫那兩本書時的痛苦狀態。夏志清執著反共意識形態,因而對那兩本書評會甚高。馮偉才強調作家獨立的重要性。「我無意評論當年的事。我想述明,一名作者在創作過程中,若受了某種意識形態左右,肯定不是自己的獨立藝術創作。」

  至於,香港文藝當下的發展趨勢,小西(圖下左者)則認為,西九文化區的出現促致香港文化變得「有用」,除使文化成為經濟產業外,即使商界及社會服務界均更多以文化作為手段,進行跨界別的合作,推行不同類型的活動;傳媒亦更多報道文化藝術的議題。然而,文學在這些大量的文化活動中,小西發現相對較少,他相信,這跟作家較為內歛及香港待至九十年代才有文學資助有關。

  香港文學評論的發展,曾卓然及鄭政恆(圖下右者)則道出不同的面貌。曾卓然指,香港文學的評論大概有三種,第一種是給讀者看的,第二種給作者看的,最後一種是給文學評論者看的香港文學評論。彼此各有不同的強弱。然而,時移世易,當今卻較多是寫給作者看,為作者打氣的香港文學評論;至於,給讀者看的則以宣傳為主軸,而給評論者看的就變得艱澀呆滯。他引用大江健三郎小說「換取的孩子」這觀念,提醒文學評論要慎防被換取而喪失生命力。鄭政恆發現在眾多不同類型的評論,若以中文為媒介的,電影評論較為熾熱,他反而堅持無稿費無資本把書評編輯成書(《讀書有時》系列),更發現香港的書評原來最多刊登的地方,就是在每本書的序言上,「買一送一」;其次是網絡媒體及傳統紙報。他認為在眾多文體中散文是最廣為人選用的文體,可是,這文體卻甚少有人評論,也是香港文學的「暗角」。

  馬世豪認為,除需要學習理論外,如何看待評論也是十分重要。他手持當年陳炳良的《香港文學探賞》和早已絶跡江湖的《文藝》雜誌上的資料分享他的文學評論學習路線圖,覺得「評論與創作的本質一樣」,執筆者必須要有感受,這樣「才可作為評論的基礎。」馬世豪更謂:「未必人人可以做作家,但是,人人都可以做好的讀者。」

  香港文學評論學會主席吳美筠則以「有機耕種」來比喻香港文學評論。她指,E世代習慣撥讀,但是,它並沒有「謀殺」文字,任何人更可隨時書寫,在這過程發展中更微妙地出現一個新的變化,就是有人願意投稿到網上的文學評論平台《港人字講》,有人又繼而會把這些網上的評論結集成書,延續傳統的紀錄模式。她堅持,香港文學評論不能持久地以「寄養」的身份刊在其他刊物上。她說:「我們始終需要發展以香港文學評論為主體的有機土壤。」

  完場前主持人曲飛見在觀眾席上有藝發局藝術評論組主席兼浸大副教授盧偉力(圖下),請他評講當天的內容,他說:香港評論人一代接一代的,最初由對創作有興趣,到學寫評論,堅持至今,大有人在。評論人集結在一起,就像燈塔,在暗角中放光亮,突顯沒有文學的城市華燈縱然熣燦,卻終歸仍是黝暗的。有與會者聽罷文學界翹楚講論,表示學懂了很多,並受感染,想繼續為踏上文壇而努力。

座談會資料
地點:商務印書館尖沙咀圖書中心文化活動廳((九龍尖沙咀彌敦道132號美麗華商場B1地庫B1007-1010號舖)
日期:2015年1月17日(星期六)2:00pm-4:00pm

有關「香港文學評論學會」
致力促進有關香港文學的評論。關注及推廣香港的文學評論生態及發展,並連結香港文學評論人,培育香港文學的評論人才,務求為香港文學評論注入新動力。
顧問:小思、古兆申、陳國球、鍾玲、譚國根
理事成員:吳美筠(主席)、曾卓然(副主席)、盧偉力(司庫)、馬世豪(秘書)、馮偉才(出版)、曲飛(公關)、小西(常務理事)

101arts.net│Photo: King Li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