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文化、藝術之第一手最新消息、精彩新聞全部一手為你源源送上,務求令各位不會錯失任何一個文化藝術事發的見證人!
記者:劉靉 | 2020-04-09 20:18:33 | 分享到
麥穗出版結業 徐焯賢:書要有人看有人買
【101報道】正當特首昨晚公布第二波的「防疫抗疫」基金,並表明爭取今年下旬舉行書展撐出版業,更讓書商免費擺書攤,擁有20年歷史,以扎根本土,出版路線以文學及文化為主的麥穗出版有限公司今午(9日)在FB公布「成為歷史」,而佔據香港最大銷書市場的「三中商」母公司香港聯合書刊物流亦因疫情,終止已有12年合作關係的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的銷售協議,令非主流書種的生存空間更見困窘。
「麥穗出版有限公司」負責人徐焯賢(圖下)承認,現時賣一本書較過去困難很多,耗費的成本與心力跟回報好不相稱,「過去搞一個活動可賣十多本書,但近年已變成只可賣一、兩本」。不過,他強調結業的決定非跟疫情有關,而是與經營方法有關連。他謂,雖無仔細分析「電子書」出現的影響性,但覺得「多選擇」不是問題,「現時的讀者的確多了很多選擇包括娛樂,但我不覺得人多選擇是問題,人對知識渴求濶了,媒體多了,這是正面的‧‧‧‧每個時代,不看書的人又真的不可嗎?可看其他,但知識是否斷了層?」他認為,不應因銷售市道差就輕易把問題推到讀者身上,「其實作為出版商也要負上一定性的責任」。
林鄭在疫情下慾撐書商外,早在2018年的施政報告中已斥資推行「全民閱讀」的措施,但仍無法挽回閱讀風氣的頹勢,徐焯賢認為,閱讀風氣雖有下滑,但「不至咁差」。他覺得,政府出資可助業界做「生意」,但「人的意願不是用錢可以買到的」,他堅持,若要出版一本書,「真的要有人看,要有人買」,這需要各方面包括出版界、教育界共同努力。
在出版界裏普遍盛傳一句「一命救全家」(即靠一本暢銷書來彌補銷情差的書)的傳統,徐認為,這在香港不可行,多發生在大陸及台灣,但他仍覺得這迷思並不可取,相反,有前輩跟他說,要尋找其他方法配合銷售,「這是我跟其他仍努力的出版界講的,但我自己也不知如何做,尋找新的出版方法」。
擁有最大連銷書店的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及商務印書館繼較早時關閉部份店鋪後,母公司香港聯合書刊物流亦因疫情致市道低迷,毅然決定5月30日終止已有12年合作關係的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的銷售協議。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總經理陳國慧坦言,有關決定突顯非主流書種在香港出版更見困難,是類書種更要尋找新的銷售出路。
她更透露,除協議終止外,該公司其實早在去年已將香港的倉房遷往大灣區,故任何書交予它們發行,交通費定必增加,此數目對非主流的書種而言,也是一種壓力。現在,主流書店不再必然會賣非主流書種如表演藝術的書種時,她表示十分擔心,害怕市民可接觸是類書種的機會會進一步被削減。
出版界在新冠肺炎的肆虐下,無法獨善其身,跟其他各行各業叫苦連天,在港擁有96年悠久歷史的「大眾控股有限公司」宣告全線16間的書局全部結業,而擁有28年歷史的台北國際書展亦因疫情而首度停辦,導致不少國際的書商都感失望。【101】
→https://麥穗出版
-101news-Photo@麥穗出版 fb
宣傳推廣:A.C.H.K.演藝文化事務所
E: achk.service@gmail.com
T: 69 281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