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藝術新聞  /  戲劇

每每文化、藝術之第一手最新消息、精彩新聞全部一手為你源源送上,務求令各位不會錯失任何一個文化藝術事發的見證人!

特約記者:陳楚珊 | 2009-09-18 00:00:00 | 分享到

攝影:胡玲玲

【101專訪】素以文化命題為劇場行動創作目的的何應豐,於零三年乘中國開發大西北之勢創作《大路西遊》,開展他的後九七中國想像之路;六年後的今天,何應豐再度西遊,創作《大路西遊2之(阿)公審三藏》,作品將於絲路藝術節期間上演。

 

再沒有絲路文化的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約起源於晉朝,興盛於隋唐時期,當時的絲路是各國文化的交匯點,儘管唐朝朝政掌控著絲路部份主要通道的交通,但當時文化上的開放開明是數千年來難得一見的,絲路文化因而大放異彩,這個景象正好反映出大唐文化的氣度。可惜,這種氣度似乎在明朝以後不再復見,中國人越來越封閉、奴化,思想越趨單一,大家只求做「眾人」,害怕講求個體,於是,《大路西遊》導演何應豐提問︰到底出了什麼事?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後,文化日漸荒涼,用佛家的話,到底事情發展的「話頭」在哪裡?

何應豐認為,大唐文化的兼容態度是最難能可貴的,而多元文化正好就是從這種兼容的態度而來。在全國鋪天蓋地歌頌北京奧運的成功、經濟起飛的成果同時,傳媒卻再三揭露中國商人及官僚不講道德的醜惡面,令人不禁在想,幾十年來硬件上的發達所帶來的進步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我們的精神文化不斷崩壞?不單是國內,其實香港的情況也是一樣,在現時受教於香港奴化教育的青年人,社會只會要求他們將來可以配合社會建制,卻從沒有為他們的思想作準備,讓他們可以去開拓、去闖盪,社會只需要一群「聽教聽話」的人,對個人的思維發展漠不關心,這絕不是有遠見的大都會應有的態度。因此,雖說《大路西遊》以2022年的高昌為故事發生時地,但跟何應豐過往的創作一樣,作品永遠跟當下相對應,是對現時狀態的回應。

 

如果人人都是玄奘……

今趟西遊,何應豐用了歷史人物玄奘來做點子,思考現世中國/香港人的存在狀態。玄奘是個很有趣的人物,因著吳承恩的《西遊記》,唐三藏幾乎是中國歷史上最為人熟悉的歷史人物。可是,我們對他的認識是什麼呢?是虛構故事中的角色?還是在真實生活中曾經存在過的獨立個體?「唐三藏是個難得的人,當時中國境內對佛家學說有多重爭論,玄奘便想,何不到天竺一趟,尋找佛理的根源,這樣必定比坐著空談來得實際。於是他花了17年時間,到天竺取經,帶回中國的經書經過翻譯後成為歷代佛學研究的重要考據。他求知求學的自主精神,在歷史教育中很少提及,每每他被冠以『開拓絲路的承先啟後者』之名,其實他能夠排除眾人對他行動的懷疑,做個獨立自主的人,這才玄奘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何應豐說。

在這個越趨單一,「認為多人做的事才是值得去做的事」的世代,如果人人都學像玄奘,何應豐相信,社會將會變得很精彩。劇場文化都是一樣,大家一窩蜂爭做主流的東西,整個藝術生態只會變得越來越窄小。健康的藝術生態應該是,各人做各人想做的事,由各人的作品去打開一小片窗,拼湊出來的大圖畫才會精彩,藝術才能夠起帶動思考的作用。精彩的文化互動能夠為人帶來正面的思想沖擊,在何應豐的劇場內,也是利用同樣的思維使作品更充實,因此,何應豐雖為導演,但演員的參與在創作過程中是同等重要,對於看過瘋祭舞台作品的觀眾,大概對何應豐這種有機創作絕不陌生。但他強調,他並不是在實踐整體/完全劇場(total theatre)的形式,因為他相信生活本來就是一個整體(in totality),他所做的只是利用劇場作為藝術媒介,以創作來體現這個「整體」,因此演員把各自擁有的特質投放在作品內,使作品時刻在變,而演員又會因作品的變化而有所轉變,這種互動是何應豐作為導演最珍惜的東西,而這種實驗式學習(experimental learning)正是以行政主導、事事講求成效的香港社會最為欠缺的元素。

 

演員是文化評論員

這次《大路西遊》演出,演員之一陳曙曦需要一人分飾七角,在法庭上自我控告自我辯護,目的是透過一連串自我矛盾去揭露社會上一些好像很公平公開的場域的陰暗面。過份精細的知識分門令社會上人人都變成專家,在各自盤據的場域自圓其說,何應豐認為法庭就是把這種荒謬無限放大的地方。律師、證人、法官各人都因著各自被委派的角色傾力演出,為了「做好份工」,似乎把專業道德、良知等等的價值觀一一忘掉,說白一點,在法庭當中,其實人人都旨在「做場騷」,把要演的角色演好,也就罷了。「香港人普遍認為自己為了生計『無得揀』,到底我們有沒有面對自己的勇氣?」何應豐問。一人分飾七角的好玩之處在於,當人的角色分配被完全打散再混合,「我」將會變成一個怎樣的「我」?

要找個能夠演繹如此複雜處境的演員,似乎並不容易︰「要面對這個角色,我認為要找個知性很強的演員,由陳曙曦畢業到現在,看過他很多作品,見證著他成長,我認為他是位難得的演員,沒有跟著潮流走,是個很自主的演員。」於是何應豐便找陳曙曦演這個角色,這次還是兩人首次合作。知性強的演員遇上倡導藝術有機的導演,兩人思想上的互動直接影響作品的呈現,作為導演,何應豐很享受大家在創作過程中為作品貢獻的東西,演員跟角色每天一起成長,角色不再是僵化得只可拿出來分析的事物,而是跟演員一樣有血有肉。因此,演員在劇場內所關心的不再是角色扮演的問題,而是如何去?述角色所引申出來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就是一些平時我們很少注意到的東西,硬要用戲劇術語來說明的話,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戲劇衝突。演員的知性投入把「衝突」變成活生生的問題,當演員投入演出,去「處理」問題的時候,他便從角色脫離,變成整件事的評論員︰「演員在劇場的角色其實是文化評論員,透過藝術去梳理一些平時沒有機會討論的問題」,參與何應豐的演出,其實跟參與一項文化研究項目沒有兩樣。

(相片由製作單位提供)
101news

 

演出資料: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場次: 
16-17/10 
星期五Fri - 六Sat.8pm

票價: 
$180 / $140 / $100
部分 $100 座位視線受阻

現於各城市電腦售票處公開發售。設有高齡、殘疾人士、全日制學生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半價優惠(學生及綜援受惠人士優惠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粵語及普通話演出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