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藝術新聞  /  戲劇

每每文化、藝術之第一手最新消息、精彩新聞全部一手為你源源送上,務求令各位不會錯失任何一個文化藝術事發的見證人!

101 記者 | 2016-03-29 11:09:25 | 分享到

   【101報道】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本月初宣布,今年將主辦「IATC(HK)劇評人獎」,以表揚年度本地優秀作品,促進劇評人之間的交流。香港分會主席張秉權接受訪問時表示:「劇評人獎已經蘊釀多年,明年是香港分會成立25周年,希望透過這個獎項可以加強劇評人的交流,同時可以更加全面和多角度褒揚不同作品。香港戲劇發展至今,劇評人獎的出現,是可以補充劇壇現有獎項活動的不足,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該會從1998至1999年度起,獲得香港藝術發展局行政資助,按藝發局去年財政年度的年報顯示,協會獲得1,164,000元資助,不過,張秉權指劇評人獎沒有資助,但是,首屆若成功,獲得業界歡迎和接受,往後將會向藝發局申請資助籌辦。

  首屆評審團由12位劇評人組成,他們將會在年中召開會議,就上半年作品或計劃展開內部首輪討論。明年初,評審團再就全年作品或計劃進行次輪完整討論,並落實得獎名單。討論過程將會保留錄音和文字記錄,公開發表。張秉權強調:「我們很關心逾百位會員的參與,正在審慎地考慮讓會員在提名過程中有參與權,或者引入會員推薦劇目機制。」他解釋,會員有推薦提名機會,就可以協助評審團提供沒有留意的劇目,並且展開討論應否列入初選範圍。被問及評審委員每年須要觀看幾多齣戲劇作品,張秉權隨即以香港舞台劇獎為例子認為,舞台劇獎要求評審委員每年至少看36齣戲的要求,「對於劇評人獎的評審委員來講,絕對唔會只睇呢個數目咁少!」

一年睇20幾個戲 肯定唔係劇評人

  他又說:「其實數字不太重要,因為評審委員以劇評人自居,必定會睇好多戲,睇戲唔多冇可能叫自己做劇評人,例如一年只睇20幾個戲,肯定唔係劇評人,亦無足夠理據支持佢係,呢點亦係協會對佢地的專業要求。」張秉權認為,劇評人和香港舞台劇獎,以及香港小劇場獎的分野在於,舞台劇獎最大優勢是主辦了25年,在歷史上有一定影響力,是同業的獎項,是為了互相肯定對方的製作水平而設立,有它的意義。而小劇場獎好明顯是關心小劇場的製作而設立,該獎項踏入今年已是第9年,在劇壇已經有一定的影響力和意義。至於劇評人獎意義在於,希望凝聚一班劇評人,以他們對藝術的專業角度,透過討論機制去評定、討論和肯定他們認為好的作品。

  談到專業問題,如何定義劇評人的專業性,張秉權認為:「如果你用Critics這個身分,已經是一個專業要求,這個專業不是說他人用甚麼準則去定義,而是專業地要求自己,其實任何撰寫藝評的人,自己應該有這份專業要求,因為藝術本質都是對於卓越有所追求,藝術家如是,藝評人也如是。所以,做藝評工作的人對作品的判斷評定,在他們腦海和心底都是有自己的專業標準,要有說法和理論支持自己,這就是專業。」

評審如有利益衝突 不能參與評選工作

  至於確保評審委員甄選作品時,避免出現利益衝突,他說:「若評審團成員為製作作品的主要工作人員,則不能參與該作品的評選工作。」到底如何劃分「主要工作人員」?張秉權認為,主要人員是指:編劇、導演、演員;監製可以商榷,如果是宣傳及平面設計,則不會列入主要人員之列。他進一步解釋:「能夠獲邀成為評審委員的劇評人,是因為協會過去留意到他們在不同渠道持續發表劇評,而文章的內容也有相當高度的水平。所以,當他們肯定自己是劇評人的位置時,就算有劇評人間中參與作品的不同崗位,但由於是非經常性的參與,就可以將利益衝突的情況減到最低。」

  根據主辦單位公布首屆「劇評人獎」評審團成員包括:小西(鄭威鵬)、曲飛、江藍(朱琼愛)、佛琳(丁羽)、肥力(陳偉基)、家書(蔡元豐)、張秉權、梁偉詩、陳國慧、陳瑋鑫、鄧正健、盧偉力。獎項包括:劇本/編劇、導演、演出和藝術設計(以上四項以創作者為得獎單位);最佳作品和年度作品(以上兩項以作品/計劃為得獎單位)。

101news│Photo IATC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