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藝術新聞  /  舞蹈

每每文化、藝術之第一手最新消息、精彩新聞全部一手為你源源送上,務求令各位不會錯失任何一個文化藝術事發的見證人!

特約記者:秋羚 | 2009-10-06 00:00:00 | 分享到

【101專訪】梅卓燕(小梅)是香港獨特的本地創作舞蹈家,由1986年《日記I --- 我出生於中國……》開始,自編自導自演長篇舞蹈劇場作品以舞蹈記錄她對生命、人事、經歷的所思所想,真情流露。《日記VI.謝幕……》至今已是第6篇。

小梅從最初構思日記,其實是很簡單,只想有個樂場,就像作家用文字方式去寫日記。那麼一個舞蹈人,用一個舞蹈形式寫日記,又如何?對於寫日記她並沒有時間的規限,到了某一個時候把人生累積下來的東西,用舞蹈形式記錄下來。而且她視日記為終身工作,一直寫下去,記錄自己的一生。她的第一個日記是在1986,而對上的一個是在2001年。

從日記I 走到日記V

1986年《日記I— 我出生於中國……》是從她在中國出生,來到香港的佳段。第二篇《日記 II—我是舞者》小梅是一個舞者,怎麼開始學習中國舞,後來成為香港舞蹈團一個職業的舞者,從一個把舞蹈當作一種玩意的心態進入專業的領域,跟著接受很多挑戰和困難,不論在身體的訓練,和心理上轉變成為一個專業的舞者的過程;到紐約學習現代舞,對肢體的興趣,學習不同的舞蹈的同時,也產生了思維上的衝突,因為中西方不同的美學,應該如何看代這些問題等。

第三篇《日記 III—華麗與蒼涼》是李清照。第四篇《日記 IV—十月紅》與文晶瑩的裝置《美麗的花兒》對話,在合作之前小梅並不認識文晶瑩,是一次觀看裝置展覽時,在遠處看到一間房滿足白色的花,高高低低,感覺很好,便慢慢走近,當走進去的時間,看見那美麗的花朵,才知道是用衛生巾形成的一朵花,中間是一個紅雞蛋花心,這個裝置令小梅感觸良多,於是便提出用文晶瑩的概念作為是次日記的主題,與裝置的對話,同時間也令小梅聯想起一些自身的問題。第五篇是用一個很大的衣櫃作主題。

聽小梅這樣說,每次都是一些人生的積蓄或遇到特別的事情,有感而發去編寫日記,那麼今次有遇到什麼特別的事情?

小梅表示:「在我30歲決定離開香港舞蹈團,從一個首席舞蹈員變成獨立創作人。40歲回到演藝學院修讀學士學位。50歲便需要做些時情,於是我便想有什麼東西我是很想做呢?啊!我很久沒有做我的日記了。」

而最初第六篇的概念是將劇場帶到酒家裡做,因為小梅希望是次演出,大家好似來參加一個婚宴,原因是她嫁給了舞蹈,這是原初的日記版本。但在構思的期間,突然收到Pina過生的消息,令小梅打消了這個念頭。

散即是聚之前 聚即是散之始

小梅說:「在08年的11月我在德國的時候,她舞團的35週年,25週年的時候我也有參與。當我收到Pina離開消息的時候,就引起很多的聯想,就是去年我們最後一次在德國一起吃飯的時候,最後送她回劇場,她還說「Strong Strong Strong」,在開玩笑。7月份的時候樹榮回來說,在波蘭看到她的演出,她有到舞台謝幕,十日後便進了醫院,五日後便離開我們。

這對我來說影響很大,我突然想做別的東西,再不能做婚宴那個主題,於是就有「謝幕」這個名稱。「謝幕」突然間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是有關Pina和我今年50歲的意思,一個跳舞的人,謝幕那一刻感覺是多麼的複雜,無論排練其間有多麼的辛勞,謝幕的那一刻,感覺是值得的,謝幕是一個結束,同時間也是另一個開始。這鼓勵我們繼續去創作,無論那場演出有多麼的辛苦,即使曾經發誓永遠不再創作另一場的演出,當謝幕時,這些誓言也忘得一乾二凈。

到底有什麼令我們不斷在台上演出,有什麼令Pina在入院前的十日也在台上演出?我相信她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很了解,只是她沒有理會病情,還繼續去演出,相信謝幕令她生命延續下去,有很深的意思,而這個信念也影響著每一位的表演者。在我們人生中有什麼東西令我們繼續生存下去呢?都是一些感謝的時刻,多謝自己父母。或自己做了一些事情,感到別人的欣賞和感謝。把孩子孕育成人,子女會感謝你。可能在一個聚會中,你弄得一頓美味的食物,朋友們欣賞你,在人生有很多這樣的感謝和欣賞,這小小的加油站,好像一樣東西令我們延續下去,生命只是人生的一個佳段,所以我已不能回到婚禮中。」

小梅的一翻話,令人感受到生命的趣味。過往的觀眾也走進了小梅的內心世界,從第一篇獨舞,文化人也斯很喜歡,演出後她提出,可否把小梅日記內的故事,用板畫重現出來,然後還出版小梅的日記文字。這個日記形式舞蹈分享編者所思所想,觀眾的感覺比起大型演出更加深,因為觀眾走進了編舞的內心世界裡。

101news

演出資料: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場次:
11月6日至7日(五至六)8:00pm
11月8日(日)5:00pm

票價:$180、120
現於各城市電腦售票處公開發售。設有高齡、殘疾人士、全日制學生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半價優惠(學生及綜援受惠人士優惠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