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6%B8%AF%E4%BA%BA%E5%AD%97%E8%AC%9B

本欄園地公開,歡迎投稿。每篇字數為1000至1500字。內容有關香港文學的評論、論述,評論對象除了香港文學的出版或發表的作品,也可包括文學網絡、活動、獎評、現象或個別最近而具爭議或討論性的作品。不接受出版推介宣傳、攻擊。來稿請連同姓名(收取稿費戶名)、發表筆名(如適用)、聯絡地址及電話、50-100字作者簡介及近照一張。投稿請電郵至HKLitCritics@gmail.com。如撰寫書評,請附封面jpeg 300 dpi圖像。一經上載發表,將獲發薄酬。人手所限,恕不設退稿,倘兩個月內不獲通知,請自行處理。

從選詩觀的角度談談《五0年代香港詩選》

馬世豪 | 2014-05-04 12:26:21 | 分享到

  【港人字講:馬世豪】近年,香港文學成為學院其中一項熱門的研究課題,不少學者和研究生投入香港文學的研究,發表優秀的研究成果。例如香港教育學院正進行《香港文學大系》編纂計劃,出版叢書。另外,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在已故主任梁秉鈞教授的主持下,開展「一九五〇年代香港文學與文化」的研究計劃,出版研究叢書,涵蓋小說、現代詩和評論等方面。而在詩歌方面,該中心研究助理鄭政恆負責主編《五0年代香港詩選》(下稱《詩選》),編選自1950至1959年間香港詩人發表和出版的新詩作品,並附上詩人生平和著作的目錄,對五十年代的香港現代詩作出全面的整理,值得我們重視。

  一本詩選的價值,可以體現在它的選詩觀中,呈現編者對詩歌的審美選擇,表達整理史料的方針,突出藝術取態。例如1974年張曼儀和黃繼持等人編寫《現代中國詩選1917-1949》,導言深入淺出地評論中國現代詩的發展,選詩原則客觀持平,以藝術價值作為評論詩歌的標準,有別當時一些文學史的左右對立文學觀。它收入了不少在文學史中名不經傳的詩人作品,保存珍貴資料,開拓後來中國現代詩的研究,成為典範選本。

  事實上,文學選本是表現某種文學觀的載體,引領讀者了解文學歷史的其中一個面向。從選詩觀的角度切入,《詩選》的選本價值可以體現為以下兩點。第一,編選當時具代表性的詩歌外,發掘一些較少人討論的作家作品,具體呈現當時香港文學的真實情況。第二,引導讀者反思五十年代的香港文學,激發我們反省香港文學的歷史。

  首先,《詩選》的導論最能體現廣泛而具代表的詩選方針。這篇文章以十組關鍵詞為題,說明五十年代香港的現代詩的特色,具有一種地圖座標的意義,讓讀者找到恰當的切入點,認識香港現代詩。這些關鍵詞如下:主體意識,社會狀況,左右對立,報刊雜誌,詩人群體,翻譯評介,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和日後發展。透過考察這十組關鍵詞,讀者可以找到十個進出五十年代香港現代詩的窗戶。而編者所編選的詩人和詩歌,既緊扣這十組關鍵詞,亦可以各自獨立而構成文學意義。例如在「報刊雜誌」一節中,編者列舉當時主要的文學雜誌和報刊,左右派兼備,關注一些較少人討論的刊物,如由余玉書等海洋詩社成員創辦的《海洋詩刊》,早在五十年代已和台灣文壇有聯繫,補充我們對港台文壇交流的知識。另一方面,編者亦關注五十年代的香港現代詩的發展問題,在「日後發展」提及了六、七十年代的現代詩如何繼承香港現代詩的傳統,下啟《好望角》、《阡陌月刊》和《中國學生周報》的詩人群體。這種具連貫的文學史野,有助讀者了解香港的現代詩發展。

  其次,《詩選》發掘了重要的香港現代詩史料,促使大家反思現在所認識的五十年代香港現代詩詩壇。一般而言,傳統和現代、左派和右派、格律和實驗及懷鄉和本土等,是學界對當時詩壇的理解。然而,《詩選》在「詩人群體」一節中,介紹了較少人認識的詩人組織新雷詩壇。這個團體由林仁超發起,提出了新詩寫作八要,仿效和修正胡適倡議的「八不主義」。例如胡適認為新文學「不做言之無物的文字」,林仁超繼承這個觀點,更具體指出要「要流露感情」和「要忠於現實」,成為重要的詩評觀點。《詩選》亦收錄了林仁超、白駒和易滄等新雷詩壇成員的作品。雖然新雷詩壇的成員如林仁超由內地移居香港,但作為五十年代香港本土其中一個重要的詩人團體,的確發揮了推廣現代詩的作用,出版《新雷集:詩論・詩章》,開始有系統的文學批評活動,有助香港現代詩的理論發展和實踐,在香港文學史上應該佔一席位。

  最後,《詩選》的編選眼光亦非常獨到,內容和形式的考慮兼備,時代意義和藝術創新的思考並存,令一批重要的詩歌能重新得到整理,展示於讀者眼前。例如楊際光、柳木下、李素、崑南和海綿等人的作品,散見於早年的書刊和舊報紙中,本書出版前讀者難以找到和閱讀。因此,《詩選》將這些好作品整理和保存,有助大家進一步了解他們的作品,並透過書中所列舉的參考書目和文章,對個別作家作品仔細探討,對香港文學研究發揮積極的作用。本文期待,六十年代香港詩選、七十年代香港詩選會在不久將來出版!【101】


作者簡介:嶺南大學中文系博士生,港大保良社區書院講師,研究中國現當代文學和香港文學,著作散見《文學論衡》、《文學評論》和《字花》刊物等。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