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6%B8%AF%E4%BA%BA%E5%AD%97%E8%AC%9B

本欄園地公開,歡迎投稿。每篇字數為1000至1500字。內容有關香港文學的評論、論述,評論對象除了香港文學的出版或發表的作品,也可包括文學網絡、活動、獎評、現象或個別最近而具爭議或討論性的作品。不接受出版推介宣傳、攻擊。來稿請連同姓名(收取稿費戶名)、發表筆名(如適用)、聯絡地址及電話、50-100字作者簡介及近照一張。投稿請電郵至HKLitCritics@gmail.com。如撰寫書評,請附封面jpeg 300 dpi圖像。一經上載發表,將獲發薄酬。人手所限,恕不設退稿,倘兩個月內不獲通知,請自行處理。

文學源於生活 文學串流生活

梁世杰 | 2015-10-26 10:54:19 | 分享到

   【港人字講:梁世杰】2015年10月11日,假北角油街實驗空間舉行的首屆「文學串流」,以詩歌串流朗誦及多種跨界活動揭開序幕,誠如關夢南所言,是日活動獲得空前的成功,原因有二:一是「有容乃大」;二是全無官僚習氣。「歷來官辦文藝活動,不是有所偏重,就是刻意搞『平衡』,更使人討厭的是突出主禮嘉賓,大合照是指定項目。今次一反常態,『串流』以民間粵謳打頭陣,四位詩人朗誦承其風,方由主辦機構致詞,實在開了同類活動的風氣。為甚麼『全無官僚習氣』?我看是大家有心,協同效應,發揮團隊精神,一洗『少做少錯』的舊思維。……文藝界如果凝聚共識,未必不可為。」關夢南可謂一矢中的。

  詩人們都知道:「好的形式才能留住好的內容。」是日活動的別開生面在於以音樂與舞蹈切入詩人與詩歌,將身體化作意象的詩,切入人生不同面向,拉闊詩歌的語言維度。這是一場有關於身體和文字的對話,在呼吸之間,互相制約又互相解開;文字和身體,詩人與舞者,彼此靠近,又遙遙呼應,在心跳和音節之間接合,並與身處同一空間維度的觀眾零距離進行交談,透過聲音和身體,詮釋繽紛的詩歌世界。每一詩皆如一劇場,每一句皆如一人生,為每天幻變的城市物象、城市生活的波瀾和細流,勾勒出種種動人的情懷。

  感謝各藝術家們,每一分的付出,成就了這個美好的詩歌下午,各文藝團體盡心協力,互相砥礪,是次活動的重大意義,在於平時散居零泊的文藝團體,能一呼百應,齊心策劃,凝聚共識,打開了未來文學的種種可能性。吳美筠說:「第一屆的文學串流,源於一份對香港文學的珍視。並向香港文學界的朋友致最深的敬意,因為是他們把文學帶給城市,讓香港文學不再是無話可說的省略號。」

  吳美筠說:「我心底有個願望,文學界可以串連在一起,向香港大眾以及各界別的朋友,展示香港文學群族的組成,並以跨媒界和各種方式呈現香港文學的再生力和富於想像。希望不是痴人說夢話。」我倒是願意樂觀地相信這願望會按部就班,逐漸完成。

  「文學串流」凝聚文學團體及愛好文學的人,擴闊參與者對文學和文化發展的視野,開拓了文學閱讀群譜。文學通過詩意的語言,刻劃芸芸眾生相,同情共感,描繪出現實與虛幻的意象世界,表達出人們內心深處的感受,觸動到生命價值的根本,詩人與舞者透過文字和身體呈現出一種超越時空的普遍經驗,使觀眾與文本之間產生了共鳴感,使文本有了普遍的文學意義,藉此展示生命的意義,是對生命的一種體認,「文學串流」是一個概念,吳美筠說:「希望它能蔓衍於不同創作及生活層面的本質,所以能串流在我們心中而不止息。」【101】

作者簡介:
人類種花釀酒,雖無用卻有大用,雖無理卻又含至理。我想,造物主造我,亦有此理。


香港藝術發展局全力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