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6%B8%AF%E4%BA%BA%E5%AD%97%E8%AC%9B

本欄園地公開,歡迎投稿。每篇字數為1000至1500字。內容有關香港文學的評論、論述,評論對象除了香港文學的出版或發表的作品,也可包括文學網絡、活動、獎評、現象或個別最近而具爭議或討論性的作品。不接受出版推介宣傳、攻擊。來稿請連同姓名(收取稿費戶名)、發表筆名(如適用)、聯絡地址及電話、50-100字作者簡介及近照一張。投稿請電郵至HKLitCritics@gmail.com。如撰寫書評,請附封面jpeg 300 dpi圖像。一經上載發表,將獲發薄酬。人手所限,恕不設退稿,倘兩個月內不獲通知,請自行處理。

假如以廣東話寫作即是香港文學的話‧‧‧(下)

伍亭因 | 2016-01-25 14:32:19 | 分享到

   【港人字講:伍亭因】前文主要從理論層面討論以廣東話寫作出來的文章,不一定等於香港文學。這裏將會舉香港作家高雄先生 (筆名三蘇) 的作品為例,並嘗試討論:作者如何通過作品與讀者對話來分享或傳播自己的觀點。我們同時欣賞三蘇如何平衡書面規範漢語和方言口語 (廣東話),寫出曾經風靡一時的香港文學作品。

  三蘇擅長利用「三及第」文字 (即文言、白話文、廣東話) 來寫作,《經紀日記》即是當中的佼佼者。這篇日記體長篇小說,在《新生晚報》連載至少四、五年之長,故事以香港為背景,講述一名經紀在1940、50年代每日的經歷,其實正好從側面折射出當時香港的社會意識、生活文化種種景況。程靖宇 (筆名金聖嘆) 更指《經紀日記》:「不但為一般讀者所欣賞,文人學士,商行伙記,三百六十行,幾乎包括香港的各色人等,都人手一篇,其影響力與魔力之大,真是未之有也。」足證文字創作必須要求有讀者閱讀,始能稱得上為「文學作品」;而且文學作品裏頭有時甚至希望向讀者傳遞某種訊息,例如《經紀日記》其中批判當時香港充斥着不少喜愛「充濶佬」的小人物,包括故事中的主角——經紀。當然,所謂文學作品傳遞的訊息,其實也會因讀者個人不同的生活背景、知識水平等等而理解有別。這是無可避免的。

參看經紀第一則日記:

  早上七時,被她叫醒,八時,到大同飲早茶,周二娘獨自回家去了。她說自己要買鑽石,恐怕是「水盤」,大概和人家「踏路」是真。王仔走來,「猛擦」一輪,揚長而去,真是愈窮愈見鬼也。

  九時半,打電話到貿易場問金價,仍是牛皮市,自從上月被綁,虧去六百元後,真是見過鬼怕黑矣。莫伯到來,邀之同桌,據稱:昨日經手之透水碧玉,已由一西人買去,賺價二百元,此人好充大檯,未必能獲如是好價,逆料賺四五十元是真。余索莫伯請飲早茶,彼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算總算中計了。」

  文中見有廣東話詞彙及俗語,如「猛擦」即是大吃一頓;「愈窮愈見鬼」指人倒霉時,他的景況愈是不濟;「牛皮市」特別指股票或黃金買賣市場既不興旺也不蕭條;「見過鬼怕黑」,意指做過錯事,不敢重蹈覆轍。

再看一則日記提到:

  一早起來,走訪肥仔堅,問昨日梁君驗身之結果如何,肥仔堅一見我,就說:「老友,你的運氣真差了,昨天你帶來的人客,驗身後的結果,醫生說,他有很深糖尿症,依公司規矩,有糖尿症的人,例不能投買人壽保險。」[……]後來,一個肥仔堅的同事,走來把梁某的申請書一看,失聲叫道:「呀!這個老梁嗎?人壽燕梳經紀,被他騙茶喝的,不知騙多少,他專門充闊佬,一有人壽燕梳經紀來,他開口就要投保十萬八萬,請他飲茶,他就不要命的猛擦,一到驗身,他就鬼鬼祟祟的,在身邊帶了包糖,驗尿的時候,伺醫生一不留神,把糖放在尿裏邊去,當然醫生驗起來的就是糖尿症了。[……]」

  文中「老友」即是老朋友,「很深糖尿症」意指「糖尿症病情嚴重」,「充闊佬」,即假裝闊綽。

  從上文所引兩則例子,我們可以相信三蘇運用廣東話入文,出於照顧當時香港居民多數是廣東人,利用他們熟悉的語言其實有助吸引更多讀者。不過,文章並沒有全用廣東話,可以猜想作者同時希望不懂得廣東話的讀者也能讀懂文章;因而出現「三及第」文風的作品。當然,善用廣東話入文,某程度可以使作品成為學習廣東話的渠道。程靖宇曾經記載他的同事建議:「你要學第一流的好廣東話,你不可間斷,天天要讀它。」所謂的「它」,正是三蘇《經紀日記》。

  援廣東話入文,實際上不止於小說作品。三蘇曾經撰寫多篇「怪論」,而這些「怪論」不少都是評論當年香港社會文化或時事問題,類同今日部份報紙專欄一樣。礙於篇幅所限,未能詳錄於此。最後,「以香港嘅母語——純廣東話語寫作嘅嚴肅文學」即所謂「廣東話文學」是否可以歸入「香港文學」之列?只好留待讀者思考。【101】

後記:
如對三蘇作品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經紀拉著:《經紀日記》,香港:大公書局,1953年。三蘇著:《三蘇怪論選》,香港:作家書屋,1975年。

作者簡介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現攻讀中文系博士,研究興趣為古代文獻學。


香港藝術發展局全力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