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7%AD%86%E5%8F%AF%E7%B6%B2%E6%83%B3

101藝術新聞網找來一眾爬格稀有動物及創作野生動物,自組小型文化藝術動物園,讓更多獨特的文化藝術發揚開去!歡迎各位入場參觀,費用全免。如被「咬傷」或「感染」,噢!閣下自理~

劇評《生日派對》

撰文:曲 飛 | 2010-09-11 00:00:00 | 分享到

看畢參與「當代戲劇大師的身影」戲劇藝術節劇目之三《生日派對》,再次對當代英國劇作家哈洛.品特的睿智和個人苦難深表敬意和悲慟。是次製作單位「俾條路行製作」將這位在200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劇作家,第一部在1958年於倫敦得到專業上演的劇作,理應被受關注。據文獻記載,當年演出起初失敗了,無法進行下去。至1959年1月品特親自在伯明翰導演該劇。同年春天,它在倫敦卡農伯裏的塔樓劇院由維斯托克劇團的精彩演出獲得了極大成功,1960年初,成千上萬的倫敦觀眾觀看了電視上該劇激動人心的演出。

品特是二戰後英國最重要的劇作家,他「在劇作品中揭示出隱藏在日常閒談之下的危機,切入壓抑的封閉空間」,其作品「令戲劇回歸其最基本的元素:封閉的空間、意想不到的對話,人們處於相互的支配之下,偽裝被剝落」。 多數學者都將品特的作品歸入荒誕劇一類,但也有人認為他的作品自成一格,有別於一般荒誕劇作。而《生日派對》就完全反映出劇作者作為猶太人如何看政治苦難,人民如何透過極為荒謬的暴力、享樂主義等等麻醉生命。通常被解釋為一齣有關要求服從的壓力的寓言劇。

是次聯合執導的蔡德均、賴建發、林子幸,他們對品特戲劇理論研究掌握某程度的認知,例如在處理有關故事背景和人物關係上有著模糊不清的展現,對一此些追求「結構劇」的觀眾而言,絕對令他們失望。因為品特在追求戲劇現實主義時候,他是拒絕「結構劇」中的那種東西,就是因為它提供了過多的有關人物背景和動機的資訊。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是跟一些我們完全不認識、家庭背景如何或者心理動機又怎樣的人打交道。如果我們看見他們陷於某種戲劇性處境中,我們會感興趣。我們滿懷興趣地停下來觀看街頭爭吵,即使我們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除了拒絕這種在戲劇中過分說明人物動機的做法之外,品特還是對於現實主義有所追求。

筆者認為品特的《生日派對》是一齣描寫角色心理層次既複雜又矛盾的作品,比起貝克特的《等待果陀》還要複雜,所以角色生命狀態的展現是全劇的關鍵,亦是執導者首要處理的問題。現在,眾表演者雖然努力演繹好自己角色的身份,但是對角色存活狀態的拿捏,角色之間互動的影響未有徹底的表達,導致角色那種生存的願景和社會上白色恐怖的政治氛圍未能扣連起來,所以令觀眾不能全情投入品特的戲劇世界,觀照著自己和社會體制之間相儒以沫的微妙關係。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