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8%97%9D%E5%A3%87%E9%9A%A8%E7%AD%86%E9%8C%84

在文化藝術的大花園遊走,可以結伴同行亦可孤芳自賞。但這個天花亂墜、色彩斑爛的大花園有時卻可能幻化成一個大迷宮,置身在裡頭而迷失方向,如有大師指點迷津頓時重臨花園。本欄目邀請城中名家隨隨數筆,希望能令各位拓闊思路、更進一步。

從藝發局選舉看香港社會的光怪陸離

梁寶山(香港文化監察 成員) | 2013-09-27 13:23:32 | 分享到

  2010年上一屆藝發局選舉,我曾就藝發局自1996年成立以來,逐漸染上香港政治死症寫成「藝術界是如何墮落的?微觀香港社會的功能組別化」一文,舉出審批機制、官司不斷等等令一個微不足道的法定機構,也得變成重重門禁的小衙門。轉眼三年,也許是人微言輕,文章大家都像只讀了上半,沒有自省身上的功能組別基因。又或者,都是書生的紙上談兵,疏於替藝術家組織群眾,於是今屆一個拓闊選民基礎的民主巨浪湧來,遂成了個不見選民的選舉。

多咗人畫畫 少咗人睇戲?

  先說一例。自去年結束立法會選舉,文化監察朋友在鎂光燈不到之處,細咬議會文件,盯實民意代表。6月10日民政事務委員會與發展事務委員會核下「監察西九文化區計劃推行情況聯合小組委員會」會議,就「與藝術界的溝通和合作」邀請公眾發言。大團自是坐上客、耳熟能詳的還有油畫研究會林鳴崗、八和會館汪明荃與阮兆輝、歌劇協會何承天、香港音樂街文化發展協會李廷川,油尖旺區議員葉傲冬,及是次參選的東區區議議員周潔冰等等。立法會冷氣雖凍,但我仍然汗顏─大部份發言都只顧爭取所屬藝術媒界的獨立場館。我看見對座議員一臉無奈─戲曲中心已在動工,但有人還須一座主題博物館;第一階段的演藝劇場及中型劇場,正是為舞蹈、歌劇、音樂劇而建的;已是董事會成員了,但區議員還是訴說與區議會合作不足……西九怎麼沒有藝術學院?政府怎麼不資助街頭藝術?只有少數發言談及公共空間、管理與決策、人員薪酬、表達自由等議會才能有力監察的問題。如果說藝發局是分餅機器,那西九就更是叮噹的百寶袋了!

  回到藝發局。9月14日的官方論壇,貫徹藝發局的平均主義特色,政綱討論都唯待明天的民間論壇開展。但就基本政綱而言,10個界別29個候選人當中仍11位只談該界別問題;只有8位談及言論自由、藝術價值等理念和原則。藝發局自2000年開始作跨界投票(即是每個界別選民都可以投票給全部10個界別候選人),撇除理念而只以選票經濟而言,政綱理應面向全部選民,而不純是一個界別,才是明智之選。要是成功入局,除本屆別外,所有委員都要坐鎮其他小組,合緃連橫也好、和衷共濟也妙,政綱才有望落實。上周論壇,我中早上10時至下午6時整日敬陪末座,由第一組舞蹈坐到最後一組視覺藝術。但我發現全天平均八成入座的旺角社區會堂,不少候選人及其支持者也只出席該屆別的論壇,完結即集體離開。認為其他界別「溝淡」自己利益的論調,無論老中青輩,至今仍不絕於耳。我始於不明白「多咗人畫畫,少咗人睇戲」的邏輯,亦無法證實這是現今香港藝術教育越呈專業化而欠基本人文素質之過。曾與友人以「藝術家不一定有文化修養」為題,鬧得面紅耳赤。三年之後,能不信哉!

未達民主先搞民粹

  但說藝發局毫無寸進,如果稍為降低要求,又不盡然。以我較熟悉的工廈議題為例,由突擊的黃秋生到如無意外繼續冧莊的李錦賢,都不能隻字不提。牙慧有人拾,無論情真意假,都證明議題有牙力。藝發局是個只有十多歲的機構,卻早有改革之聲。其他同樣尸位素餐,長期冧莊的不好說,我只說說我所屬的視藝界。李錦賢自1998年我初出茅廬已是主席,我想就是非常狹隘的單從書畫界看,李先生也無甚功德可言。界別之間你睇我好我睇我好,以為近年視藝大有發展,是因為藝發局水到渠成。但實情是威尼雙年展滿城風雨,成績主要來自市場泡沫,「商民勾結」。例如para site主要財政來源已不是藝發局,拍賣籌款成為年度重點工作。我向來不同意委任委員定袃相建制,看視藝小組的文潔華,就知是用來令小組不至癱瘓的權宜安排。

  是屆受八十後突襲入了一個蔡芷筠、主席換人要建立開明形象;而立法會功能組別選民資格被受狙擊,導致本屆「成功爭取」拓闊選民基礎,選民即激增至8,512人。但文化監察同時早已提出,可加不可減機制,將進一步激發專業/高端與社區/普及版塊之間矛盾;而且論人海戰術,前者必輸;就是平分秋色,亦是爭拗不斷。於是band仔做不成選民、sport dance、魔術、曲藝票友已捷足先登。民主一開,回頭無路─何況是民粹?創意泛濫的年代,誰敢說說不是藝術家?管你是西九頭目還是文青雅痞,搞「精英主義」即與民為敵。何況在公民的大傘底下,管你關愛還是本土,人人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自上屆以來,政府委任主席人選,不再以德高望重或長袖善舞者為先,沒有人敢為藝術政策定出邊界,更沒有人願意四出奔走砌商共識。選舉正是讓社會締造共識的重要過程,所以我對歷屆因為種種原因而缺席論壇的候選人(甚至選民!)尤其失望,失去議政過程,勝之不武。而這種由另一個公民社會幕後操作的趨勢,可借鑑澳門。上兩個星期,澳門間選,網上世界與政治現實結果天淵之別。當選文化及體育界的陳澤武與張立群,問澳門朋友可認識二人?都當然認識,因為,前者經營餐飲;而群爺則營賭場─卻與文化不沾邊。何況間選都是透過社團投票,建制派屬意中人百發百中。年前以文化姿態參與選舉的朱焯信,當然落選,而且連對手做成壓力也完全談不上。過去以候選人政治背境大造文章的指控,我均認為是過於簡化的想當然。但時移勢易,弱勢政府,固有政治陣形也細包分裂。然眼看俱俱一個小局,年度資助撥款不及每區一億的眼冤地標,能透過藝發局提昇標準薪酬、增加演出資助的實惠微乎其微?難以令人置信,沒有隔岸觀火的政治操控。而澳門的今天,大概就是我們的未來。

泥漿摔角 不如重新開始

  總而言之,我的預測是悲觀的,因為「葉、姚、黃、蔡、費、李」幾乎必定入局;其餘則看連票變數。何況香港從來都不只有一個藝壇,正如從區議會選舉已經證明的香港不止一個公民社會,而比議會更惡劣的是你不會知道選民在那裡。故對於知其不可而為知出選的朋友,包括我在文化監察的兩位同志,我是萬分敬佩。要藝發局撥亂反正,我大膽建議取消每個界別只有一位聊勝於無的推選議席,不是開放大權在握的主席組閣參選,就是索性與其他法定機構看齊,全數由政府委任。起碼阻止功能組別思維,強政勵治!

後記:

  《信報》記者筆調輕挑捉錯良民為梁粉,引起文藝界茶杯裡的風波。所謂謠言止於智者 --- 但我這次笨人出手,誤信鄧小樺為引導記者指稱盧偉力是梁粉,並賊喊捉賊之說。盧偉力博士看住我長大、獨立媒體又是民間媒體的頭橋堡。加上去年立法會選舉時我與鄧小樺有所嫌隙;未察疑點歸於被告,便急於通知獨媒同仁,建議另覓民間論壇主持。鄧小樺與我均非候選人,本來不應喧賓奪主。但彼聲譽尤關,故借一角,特此致歉。【101】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