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8%97%9D%E5%A3%87%E9%9A%A8%E7%AD%86%E9%8C%84

在文化藝術的大花園遊走,可以結伴同行亦可孤芳自賞。但這個天花亂墜、色彩斑爛的大花園有時卻可能幻化成一個大迷宮,置身在裡頭而迷失方向,如有大師指點迷津頓時重臨花園。本欄目邀請城中名家隨隨數筆,希望能令各位拓闊思路、更進一步。

【國際劇場工作坊節隨筆】譒譯詩意的可能--談Jon Fosse工作坊

賴閃芳 | 2015-10-29 16:38:22 | 分享到

  【國際劇場工作坊節隨筆:賴閃芳】一連五天的約恩•福瑟(Jon Fosse) 工作坊,由挪威奧斯陸國家劇院(Oslo National Theatret)的戲劇指導海格‧托瑞森(Hege Randi Tørressen)主持。海格由Fosse 的生平開始講解,到介紹他幾個代表作,進而深入分析兩個劇本選段《秋之夢》及《有人將至》,最後參加者作選段排練,總結五日所學。騰出五天時間去學習,在香港以製作先行的慣性下,對本地劇場工作者實在彌足珍貴。

  五日的學習裡,討論過福瑟劇本的主題、寫作方式及其劇場美學的種種可能等等,但最觸動我的卻是最後一天關於譒譯福瑟詩意的討論:究竟譒譯本與原文能有多接近?在廣東話的語境下,福瑟文字間的詩意有多少被保留?

  要談福瑟的詩意,先得談談他的劇本。福瑟寫過眾多劇本,但經常重複幾個主題:孤單、痛苦、愛與死亡及迷失的靈魂,題材是很世界性的,不受地域或背景所限,身在香港的你和我都可能曾在某雨夜感受過這份孤單。今次工作坊的其中一位牽頭人,香港話劇團的駐團導演馮蔚衡小姐與我們分享,當天她獨自一人在讀福瑟的劇本,深深被當中的畫面所感動而流淚,觸動她的,正是心底深處那無可逃避的孤獨感。正正因為劇本如此精準地描繪人性,她決意要舉辦這個工作坊,因她相信劇場理當如此觸動人心。福瑟的劇本已被翻譯成40個國家的語言,引起無數人的共鳴。

  詩意來自字裡行間所建立的意象,除了主題,有幾個關鍵的意象在福瑟的劇本經常出現,建立獨特的戲劇風格。第一個是海,他筆下的角色每每要面對無盡的大海,例如《有人將至》的第一場。大海波濤洶湧的想象與冷靜、簡約的文字形成強烈對比,好比角色內心深處的不安躁動。這與挪威的自然景觀一脈相承,挪威的四處都被海水包圍,海格經常提及的峽灣(Fjord)意指深入內陸的海灣,而兩旁則是峭壁。第二是秋天,例如《秋之夢》正講述男主角「人生所有可能有的美好夢想的破碎」(鄒魯路,2014, 13),秋天之後進入嚴冬,預視著黑暗的來臨,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我們無從逃避。第三是破舊的房子,這可以是角色的避難所(《名字》),亦能代表他們對未來的憧憬與希望(《有人將至》)。可是每每面對咆哮的海浪、凜冽的秋風及無盡的雨夜,房子只會日漸變得破落;暗示住在房子的人,也注定失敗。(鄒魯路,2014, 15)

  香港的城市景觀對比挪威相去甚遠,但對於參加者,這些挪威獨有景觀並沒有造成理解上太大的距離。海格指90年代開始上演福瑟的作品,當時許多製作的舞台設計仍停留於挪威鄉鎮的想像之中;直至2000年開始,奧斯陸國家劇院嘗試更大膽的舞台設計,加入鋼材等更加城市的元素,甚至抽象的設計如四面白牆或凹凸不平的地面,演員的身體要適應空間的設計,反而更能突顯角色的狀態。可見不一定以鄉鎮作背景才能明白角色所面對的困境。

  那麼譒譯福瑟的困難在哪?

  福瑟作品的詩意,很大程度在於語言文字的運用,及其聲韻的組合。因為挪威語言的特性,譒譯福瑟的劇本尤其困難。根據海格所解釋,他的以新挪威語(Nynorsk) 書寫,其中一種挪威官方語言,另一種稱為巴克摩挪威語(Bokmål)。挪威大城市如奧斯陸主要以巴克摩挪威語溝通,新挪威語則主要在鄉鎮使用。它以短句為主,因句法不同致使韻律有變,新挪威語比巴克摩語聽起來較強節奏感。Fosse 又特意用精簡的語言、停頓及重複的句子,構成作品的強烈音樂感。

「有人會來的
如果我們走進房子就有人會來的
敲著門
敲門敲門
有人會來敲門
會敲門敲門
一直不停地
敲門
只要我們一進房子
就有人會來的」
─── 《有人將至》

  當日負責譒譯今次工作坊選段的岑偉宗先生也指出,譒譯過程的困難在於掌握文字的音樂感及節奏。譒譯成廣東話,卻要保留挪威語的聲韻根本不可能。那麼在廣東話的語句編排上,他只可盡力保留原文句子停頓位置、段落分佈、重複的句子或字眼等。可是,若過份地為了增加其詩意而押韻,聽起來就會太滑稽,岑偉宗先生甚至比喻狀態就如《蝦仔爹哋》的說話方式;要不然就太文雅,並非人所講的說話了。日常廣東話的助語詞(如啦、嘅、呢等)還未計算在內,它們又怎樣影響演員處理對白時的節奏?海格一再提醒福瑟作品的對白是極其生活的用語,就如大家在公車及超市所聽到的日常對話般平常。在廣東話的語境裡,詩意與日常如何並存?再宏觀地推進到譒譯劇所面對文化及語言上的差異,該如何譒譯甚至改編?面對如福瑟這種強調音樂感的劇作,廣東話的特點/ 局限該如何處理?

  顯然若要製作福瑟的作品,譒譯是首要解決的困難,這五天的工作坊沒有給予答案,但過程中的討論啓發藝術家如何著手製作福瑟,甚至其他譒譯作品,亦提醒了我作為戲劇文學指導工作的重要。少有地,今次工作坊是由海格,一位戲劇顧問,帶領導演及演員,甚至譒譯,由了解劇作家的生平背景,到分析劇本、舞台美學及其語言特色。海格通過精準的提問,將身處香港的我們與福瑟的世界拉近。最終得益的,必然是觀眾。我期望戲劇顧問在現行劇場生態下,能發揮更大作用。【101】

接編者:
福瑟, 約恩著,鄒魯路譯:《有人將至: 約恩・福瑟戲劇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4)
講者為來自挪威,現為專業戲劇工作者的海格‧托瑞森。

作者簡介:
賴閃芳,畢業於英國艾賽特大學舞台實踐藝術碩士,主修導演及演員訓練。於香港中文大學現代語言及文化研究學士畢業,於香港在學其間獲獎學金,前赴德國弗萊堡大學及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交流。碩士畢業後於歐洲從事戲劇創作及表演。最近作品為香港話劇團《紅》及《安。非她命》擔任文學研究,導演作品有香港話劇園《相請不如遇偶》及Spoken Light《她們的情詩》。現為一條褲製作應用戲劇及戲劇文學主任,自由身戲劇顧問。

Photo│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及香港話劇團 提供


101藝術新聞網全力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新聞網站意見和立場。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