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8%97%9D%E5%A3%87%E9%9A%A8%E7%AD%86%E9%8C%84

在文化藝術的大花園遊走,可以結伴同行亦可孤芳自賞。但這個天花亂墜、色彩斑爛的大花園有時卻可能幻化成一個大迷宮,置身在裡頭而迷失方向,如有大師指點迷津頓時重臨花園。本欄目邀請城中名家隨隨數筆,希望能令各位拓闊思路、更進一步。

【藝壇隨筆錄】從「文社」到「詩社」談《詩路花雨》緣起

羈魂 | 2015-11-12 22:01:11 | 分享到

 破題的「破題」

  【藝壇隨筆錄:羈魂】打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創辦「文社」開始,到廿一世紀初《詩網絡》正式停刊為止,我和「文社」、「詩社」接近半世紀結下的這份因緣,才告一段落。

  事實上,這數十年來,文學,尤其嚴肅文學,在一向「經濟掛帥」的香港社會,備受漠視: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似乎都不大理會文學,任其自生自滅。(近年雖有不少推廣活動,仍脫不了「小圈子」之譏!)不過,正由於這種既不關心也不干預的態度,給與不同年代的年輕人極大的活動空間,讓他們可以盡情為本身的理想和信念,前仆後繼地燃引文學的星火。發展迄今,香港文學不獨已建立了自家面目,更成為海內外,尤其海峽兩岸,文學交流的一道重要橋樑,對推動當代中國文學發展,貢獻良多。

  作為一名曾參與其中,並見證這方面發展的「過來人」,個人的某些見聞、體驗,也許會為每位關心當代中國文學,尤其香港文學的朋友,帶來一絲訊息、一點反思吧!當然,由於經驗和認識層面始終有限,自難藉著這本小書,作全面而有系統的介紹;不過,憑一己所知、所遇、所悟、所感,當可為大家提供,這數十年來,香港以至當代海內外詩壇的一鱗半爪、片羽吉光吧!

  《詩路花雨》這個書名,原脫胎自一齣敦煌舞劇「絲路花雨」。粵語「絲」、「詩」同音,當年也曾借此寄贈了幾句互勉的話,給剛起步詩壇的洛楓:

  「詩路有如絲路╱漫長的孤獨以後╱便是抵步的興奮欣愉」

  其實,「孤獨」以外,「詩路」偶爾還有瓣瓣賞心悅目的奇花、陣陣滌蕩性靈的喜雨,儘管免不了,也會有片片易凋的凡花,唉,滴滴惱人的苦雨・・・

從「文社」到「詩社」

  說起來,《詩路花雨》這本書得以面世,要感謝兩位文友:梁華健和路雅二兄。

  梁華健兄相識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那時他在《華僑日報》當<教育版>主編;某次他跟我做訪問,竟一見如故,成為朋友。後來該報增闢<青年報>,他更邀請我撰寫<每周一詩>專欄呢!(專欄文章後來還結集成書。)

  1994年中,我移居澳洲,打算利用餘暇整理有關香港文學,尤其香港新詩發展的資料。梁兄有見及此,建議我為《華僑日報》每天撰寫專欄,以個人經歷為主,用較感性筆調,回顧我的文學成長路,側面反映六十年代以來香港文學的發展。就這樣,《詩路花雨》這個專欄便從9月11日開始,每天準時見報。為了不脫期,更為了言之有物,剛退休移民的我,每天忙於翻書倒篋,閒不下來;不過,每周收到梁兄寄來的剪報,卻教我欣慰莫名呢!可惜,翌年(1995年)1月11日,《華僑日報》突告停刊。前後寫了整整四個月,還有幾篇稿子尚未及見刊的專欄,就此戛然而止;而自己,剛交代完如何從「文社」步向「詩社」的一段經歷,卻無以為繼,又何以釋懷?如今,一去「二十年」,百多篇《詩路花雨》的剪報,已從悉尼的大膠箱,輾轉深藏於大埔的小抽屜中・・・

  說到路雅兄,這位相識達半世紀的詩友,一度因發展事業而告別詩壇;1989年復出後,創作固然不絕,更以其印務公司之便,十多年來為《詩雙月刊》及《詩網絡》提供質優卻價廉的服務。去年,他得悉我寫過百多篇有關香港文社發展的感性短文後,便鼓勵我把它們重新整理,還答應給我出版。就這樣,深藏小抽屜中的《詩路花雨》才得以重見天日。

  只是,十年人事幾番新,何況二十年呢!再次檢視九十年代寫過的文字,內容雖是更遙遠的六十年代,其中人事變化卻教人悵然──始終不曾謀面的吳昰、未嘗正式共事的也斯,以及正欲合作叢書的少文,竟先後辭世。詩路雨歇花凋,原是人生之常吧!惟握筆之餘,猶不免扼腕啊!

  人生七十古來稀。面向古稀,仍盼能有機緣,再賈一己之餘勇啊餘用,為七十年代以還開展過的詩路,細意詠描其中的異卉甘霖,庶幾無憾!【101】

作者簡介:羈魂,原名胡國賢(香港作家、詩人)
六、七十年代香港「文社」與「詩社」運動中堅,曾創辦《藍馬季》、《詩風》、《詩雙月刊》、《詩網絡》。詩作曾入選中、港、台、澳洲、韓國、馬來西亞及羅馬尼亞等地選集,歷任「青年文學獎」、「中文文學雙年獎」評判。編著有詩集《藍色獸》、《三面》、《折戟》、《趁風未起時》、《山仍匍匐》、《我恐怕黎明前便睡去》、《回力鏢》;文集《寫馬經的詩人》、《七葉樹》、《胡言集》;詩文集《戮象》、《這一個晌午》;詩評論集《每周一詩》、《足跡•剪影•回聲》;詩選《香港近五十年新詩創作選》及粵劇《孔子之周遊列國》等。


101藝術新聞網全力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文章內容並不反映新聞網站意見和立場。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