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8%97%9D%E7%84%A1%E6%AD%A2%E5%A2%83

評論說法有很多種,這裡是曲飛藝評資料庫---【藝】【無】【止】【境】

光影點評:《踏血尋梅》心靈痛苦 愛無力

撰文:曲 飛 | 2015-12-17 00:00:00 | 分享到

   上期內容講了應屆金馬獎影后林嘉欣在《百日告別》的表現,今期就談論最佳男配角得獎者白只在《踏血尋梅》中的發揮。坦白講,我對香港演藝學院培訓出來的藝術工作者是有偏愛的,原因是他們對自己的專業藝術領域範疇並非一張白紙,理論與實踐並重。所以,白只對我來說,他過往在舞台上的表現更能令我著迷。而這次飾演殺人犯的他,角色難度在於,如何演繹出殺人犯自首後的內心掙扎,就這點,他演得引人入勝!

  很欣賞導演翁子光不以傳統起承轉合的講故事方式去拍攝,選擇以「尋梅」、「孤獨的人」、「踏血」、以及「紀念遠方的嘉梅」四大篇章去交代一宗駭人聽聞的碎屍案。值得注意是,這類型的片種,很多時都會重點描寫男女主角,如何因為個人慾望而導致悲劇發生,觀眾離開戲院是只會單向思考有關人性的問題。《踏血尋梅》主題並不是這種典型的想像,而是關於中港矛盾的深層次問題。換言之,導演是藉碎屍案講在主流社會被邊緣化的族群。

  我看的不是兩小時足本的導演版,所以不知道多了22分鐘的時間,會否有助強化劇情。如果「尋梅」是以郭富城為主軸,那麼「孤獨的人」和「踏血」一定是以春夏和白只為核心人物。若是如此,現在的故事結構尷尬地方在於,由於白只的「踏血」篇無論在角色塑造、心理狀態,以及環境因素都描寫得十分完整,當對比起郭富城和春夏的篇幅,就會發現他們兩人的故事還有很大的創作空間。例如春夏飾演16歲的王桂梅(也有可能是王嘉梅),她本來是居住在東莞石龍,因為要家庭團聚2009年來港生活,她對香港的想像除了廣東歌以外就並無其他。來港後決心成為模特兒,可是因為家境拮据,開始感受到生活迫人,同時又因為語言不能溶入主流社群,結果選擇做媛交少女,滿足物慾上的快感。

  坦白講,其實她的死亡是整個香港社會間接做成,因為社會環境導致她生無可戀,不想做人。當她遇到同病相憐的白只,才會主動在造愛時,主動要求白只扼死她。這種心態,就如日本經典電影《感官世界》最後場景,男主角希望女主角了結他的生命,免得長期面對生存的無力感狀態。可惜的是,現在王桂梅的遭遇未有足夠的外在壓力影響,也許是導演太愛惜港人,放輕手了。【101】

( 原載《e+ 娛樂周刊》12月10日 電影版 )

導演:翁子光
演員:郭富城、春夏、白只、譚耀文、金燕玲、邵美琪、蔡潔
片長:1小時38分
級別:III 級
語言:粵語及普通話(中文字幕)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