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

在文化藝術的大花園遊走,可以結伴同行亦可孤芳自賞。但這個天花亂墜、色彩斑爛的大花園有時卻可能幻化成一個大迷宮,置身在裡頭而迷失方向,如有大師指點迷津頓時重臨花園。本欄目邀請城中名家隨隨數筆,希望能令各位拓闊思路、更進一步。

請放下山頭主義小眾利益

梅卓燕 | 2013-10-03 13:16:28 | 分享到

  香港的演藝事業於八零年前後進入專業年代,三十年下來,隨著一批批本地及海外回流的畢業生不斷加入行業,以致今天由民政事務局(HAB)資助的全職專業大團,到香港藝術發展局(ADC)資助的中團,再到只獲project型式資助的小團及獨立舞蹈工作者,到最後還有活躍於各舞蹈總會下的社區舞團,我們的確有一個人數龐大的隊伍。然而,香港在舞蹈政策發展上,並無一個完善基制,給香港舞者有一條藝術階梯,由下而上穩定地發展成為獨樹一幟的舞蹈家。現在除了旗艦舞團因得到民政事務局直接資助,而可以維持下去,其他中、小型的舞團很多時都是熱烈地開始後,卻不知如何發展下去。

  舞蹈工作者能夠被大團委約創作,條件自然最優厚,由人才,地方,技術以致宣傳等配套,都毋須顧慮可獲完善提供。其他的中、小團體甚至是獨立舞者都得「睇餸食飯」,發揮巧婦精神做創作。可惜,辛苦一場,公演幾場後,作品就永遠送入櫃底,鮮有重演的機會。如是者,流水帳般不斷的催生一些新的想法,卻無法讓一個花蕊可以慢慢綻放。敢問藝術家可在那裏沉澱,發酵以致成熟呢?過去的三十年,我們到底留下了什麼?今天的局面猶如困獸鬥,我們要尋找更多的演出機會及擴大市場的空間,這更成為今天最迫切要解決的議題!

  香港的藝術界其實在本土以致海外發展,都需要下很大的苦工。眺望我們鄰近的東南亞國家如韓國、日本、台灣及澳洲,他們在本土政府有計劃的安排下,早已捷足先登,有策略地大力推動其文化產業。香港藝術發展局在現時的政策機制下其實應該承擔此責,甚或可毋須額外的籌劃,而靈活地運用現有的活動如香港舞蹈節,順帶把香港的舞蹈往外推廣。至於本土的推廣,ADC可以在LCSD每年主辦present的製作中選出較成熟的作品,和康文署一起把作品帶進學校及社區巡迴演出,讓從沒觀賞舞蹈演出經驗的觀眾有他們的第一次。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現時普遍的社區舞蹈製作的確出現良莠不齊,他們注重社區民眾的凝聚力,將舞蹈活動變成了一種慣常的「文娛藝術活動」,以文娛性主導藝術性的高度,導致部份首次接觸舞蹈的民眾會認為,舞蹈只是一種健康的「帶氧運動」,而沒有發現到舞蹈家的思想和技巧的高度。所以,讓民眾第一次接觸具有藝術高度的舞蹈作品是極為重要,因為當舞蹈觸動他們,他們往後自然會主動尋找,去看,去了解。這樣的推廣,既可擴濶觀眾層,作品同樣可得到更多的演出機會,讓作品意念更淨化,技巧更進一步提升。

  ADC要做媬姆主動向各種不同舞蹈種類中發掘及培養編創人才,然後,一步一步交予LCSD、本地大型舞蹈團,使編舞有成長的機會,可以深化自己創作的意念及技巧,從而打造香港的品牌。在整個藝術生態中,ADC作為觀察者,對當中的欠缺和不足處,應積極協調及提出建議,爭取善用社會上各方的資源,為藝術文化界發出有建設性的聲音。所以,ADC絕對需熟悉業界、有經驗及有能力的人出任各界別的代表,這些代表更要有實質的策略、UPDATE的想法、各方信賴的親和力、國際視野及人脈網絡等。我們要建設打造的是一個流暢的、活潑的創意生態。這個社群端賴大家共同努力,共同發展。

  請放下山頭主義的小眾利益!整個藝術文化生態好,我們每一份子才能好!【101】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