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

在文化藝術的大花園遊走,可以結伴同行亦可孤芳自賞。但這個天花亂墜、色彩斑爛的大花園有時卻可能幻化成一個大迷宮,置身在裡頭而迷失方向,如有大師指點迷津頓時重臨花園。本欄目邀請城中名家隨隨數筆,希望能令各位拓闊思路、更進一步。

回顧選舉論壇的二三事

鍾小梅 | 2013-10-04 13:50:58 | 分享到

有「願」才有力

  在這個月的競選日子中,密集式地重複自己的政綱,向公眾說出各種因由為何要參選,藝術界出了怎樣的狀況,現在又需要什麼辦法來扶正。這等等的問題與回應猶如不斷的立誓,一個從個人開始「為香港的藝術發展貢獻」的願望到向公眾表白,依我而言這就如一次的「發願」,不斷重覆就使這願更深刻更大,願越大力也自然愈強,那怕多辛苦仍然會走下去。

義務與責任

  在這些論壇中除了作出自我的承諾外,我還見到義務與責任。我們要求選民以明亮的眼睛來投選我們之時,我們更要負起向他們展述政綱與理念,讓交流在真正工作之前已開始。藝發局一直以來讓人感覺沒有足夠的透明度,而民選的代表就是外界與藝發局/政府的橋樑,反映同業的意見,並以專業的角度出謀獻策,制定符合業界索求的政策,協助香港的藝術發展。在這個月來,我看到一些參選的候選人連場缺席,原因是他們懼怕?看不起這群選民觀眾?還是已有足夠的籌碼當選,這個問答遊戲已不再重要?更無奈的是如果他們真的當選了,他們所代表的究竟是誰?如何結連業界「做好」這個橋樑與獻策者的角色?每位參選者同時承擔了兩個角色,一、是投票者;每位選民都要行使藝術界公民的義務,選出有承擔及能力的人為香港藝術發展出力,所以須要深入瞭解每位參選者的政綱,他們對藝術發展的信念;二、是業界代表,所以他們有責任要向每一位選民解釋他們的想法、展示他們的才能。相信只有在公平的競爭下選出來的人才是最具代表性。

言之鑿鑿,可是真確?

  在兩次的論壇中,戲曲組的周潔冰都多次指出現在香港戲曲場地不足,政府沒有好好照顧戲曲。而她所指的戲曲單單指向粵劇與曲藝這範疇,此外,她又指粵劇觀眾的老化與不足問題。這些說話聽來,讓不諳戲曲發展的選民們還以為是鐵一般的事實。對一直協助戲曲發展的我而言,這些說話甚具誤導成份,更抺剎了一直努力在推動戲曲發展的前輩們的功勞。「八和」一直與政府保持溝通努力爭取粵劇專演的場地,汪明荃小姐與阮兆輝先生的功勞不可如此輕易地給遮蓋。由高山劇場、油麻地戲曲中心到西九戲曲中心,還有場地伙伴計劃中的沙田大會堂都是政府為戲曲發展的證明。多年來在專業演員的培訓上,本地的不同單位多年來肩負起培訓的責任,包括八和粵劇學院、香港演藝學院乃至粵劇發展基金連續六年支持香港青苗粵劇團。所以,政府在支持粵劇發展上確實擺放了不少的資源。而在培養觀眾上,亦有不少的戲曲團體在不同的資助下到各區、各校進行推廣活動。但是,如何深化使年青觀眾真正的懂得欣賞及能夠明白戲曲與中國文化的關係,這方面的工作確實仍需努力。

  深化的工作引伸下來的是,要有戲曲藝術的深度研究及資料保存,讓這門藝術得到持久的關注及深入的認知。所以,開設戲曲資料保存及研究中心是未來發展戲曲的重要項目。另外,戲曲範疇非單指粵劇。要反映戲曲在整個中國文化所產生的文化底蘊,就必須要包括其他的戲曲種類,例如京劇、崑曲和各地方戲曲種類如潮劇、福佬戲等等...。相較之下這些戲曲種類更是當下很需要協助保存的文化。在行內具國際聲譽的京崑劇場藝術總監鄧宛霞女士就在第一次的公開論壇中,向戲曲候選人提問在當選後會如何協助其他戲曲的發展,答案是會在地區舉辦戲曲藝術節。以京崑為例,這答案根本與真正的京崑藝術發展沒有具體的幫助,亦反映了候選人在戲曲界別中,沒有全面的暸解也欠缺關懷。在承傳的問題上,粵劇新秀培訓計劃成功地在本地推行,近年也有一定的成果,多位年青粵劇演員出道,在油麻地戲曲中心中獲表演機會及獲得資深佬倌的悉心教導。這些經驗及運作模式能否成為其他戲種的借鏡?作為藝發局的戲曲代表,又會如何為他們爭取這個承傳的空間,讓這些戲種得到發展及在本地開花結果?

先放下才能獲得更多

  要發展香港藝術必須要一班委員同心協力,放下個別的利益將香港的藝術發展放在前題,這才能有真正的成果。當我們羨慕其他地方的人民對藝術的熱情,與關注度或在讚嘆別人的文化水平時,我們應同時瞭解到他們國家在政策上,已將藝術從小朋友時期植入他們的心靈中。藝術培訓是長時間從小到大的工作,也不單是侷限於某一個年齡層中。所以教育、推廣、深化、專業是同步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支持具創意、有高水平的藝術創作才是最終能解決這些問題的根基。提攜年青的藝術家亦需要有策略地協助他們成長,使有限的資源得到妥善的運用,同時讓他們也得到合適的照顧。深化的工作就要鼓勵資料整存及研究,提供深度的文章及討論,引發觀眾的思考及欣賞能力,長久下去就可以見到整體的文化提昇。當然除本土發展外,也要將本地優質的藝術向外推展,鼓勵交流分享創作經驗,使世界認識香港的本土藝術文化,讓香港在世界藝術舞台上佔一席位。無論結果如何,希望新一屆眾委員放下個別利益為香港藝術整體發展努力。【101】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