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EF%BF%BD

本欄園地公開,歡迎投稿。每篇字數為1000至1500字。內容有關香港文學的評論、論述,評論對象除了香港文學的出版或發表的作品,也可包括文學網絡、活動、獎評、現象或個別最近而具爭議或討論性的作品。不接受出版推介宣傳、攻擊。來稿請連同姓名(收取稿費戶名)、發表筆名(如適用)、聯絡地址及電話、50-100字作者簡介及近照一張。投稿請電郵至HKLitCritics@gmail.com。如撰寫書評,請附封面jpeg 300 dpi圖像。一經上載發表,將獲發薄酬。人手所限,恕不設退稿,倘兩個月內不獲通知,請自行處理。

理想的選集

洪慧 | 2016-05-23 13:41:50 | 分享到

   【港人字講: 洪慧】我一直想會否有這樣的一本選集。這些詩作入選,首先是因為其文學價值,不是社會學價值,不是文化研究價值,不是心理學價值,而是文學價值。這首詩的感情如何、修辭、節奏、意象、語氣、斷句,甚至標點符號。這首詩當然可以其文化研究價值,但必須是因為其文學價值,因此編者才連帶肯定其社會學價值。由是這本書可以將詩歌還給詩歌,而不是透過任何其他學科、理論去肯定詩歌。

  我希望這本選集應是一本面對詩人的詩集。這本書要對詩人的作品有著具體細緻的閱讀,用細讀和論述去說服讀者。詩人寫出一首出色的作品並不代表他以前或者以後的作品都擁有同一高度。因此對於成名詩人的作品,這本書的態度更是要加倍小心。

  詩人擁有不同面向,不同作品更是會呈現不同的風格。我並不期望這本集子以全面取勝。舉1998年出版的《十人詩選》作例子,這本選集備受推崇,選有李國威、葉輝、阿藍、馬若、李家昇、黃楚喬、禾迪、吳煦斌、關夢南、梁秉鈞。然而若是因為專寫草根階層而選入阿藍,則未有入選的飲江又何嘗不是精於此道,而且飲江的語言更揉合文言、白話、口語,比起阿藍的語言實有過之而無不及。又如以細緻敍事,敍述日常生活聞名的關夢南,淮遠那些具有明顯敍事線索的長詩亦是非常精采。甚至黃燦然、蔡炎培,這些詩人也完全沒有入選。但凡此種種都沒有絲毫降低讀者們對的《十人詩選》評價。因此,選詩全面,未必就是一本好的選集。能夠體現一種完整而統一的審美觀可能才是更重要。

  黃燦然曾編有兩本選集,一本是《香港新詩名篇》,另一本是與劉偉成、陳智德合編的《從本土出發香港青年詩人十五家》。《香港新詩名篇》於2007年出版,由三十年代到二千年代,十年為一期,選出優秀作品,雖有遺珠如崑南、邱剛健,但亦選有不少默默無聞但極為出色的詩作。而且每首詩附有詳細的論述解述。編選方法很有值得借鑒之處。至於《從本土出發香港青年詩人十五家》,集中論述年青詩人,放棄繫年方式而以詩人為單位。編選準則主要以「本土」、「出發」劃分。「本土」即立足本港生活,主要書寫日常生活,語言可以是精細,可以是樸素。「出發」大意是探索個人身份,夾雜不少外國經驗,並且不時探索語言為念。這種劃分我以為很能道出香港年青詩近年的走向。

  我又曾經幻想過有人會以嚴羽《滄浪詩話》的一部份準則繩量新詩。「盛唐詩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羚羊掛角,無跡可求,言有盡而意無窮。在新詩裡,這可以由非常精準的煉字組成,也可以由意想不到的意象跳躍組成。另一方面這亦可以由「反諷」組成,又或者是完全令人意想不到的意象組象成。

  然而這並不代表這個選本無法容下清徹澄明的詩。一首清徹澄明的詩,自有其引人入勝之處。在「言有盡而意無窮」之後,這個選本更是著重詩人個性的煥發。言,是詩人能夠在語言探索上勇往直前。意,可以由言發揮,亦可以由胸襟個性發揮。「此語非太白不能道也」,正是此意。杜牧有詩〈和裴傑秀才新櫻桃〉。《高齋詩話》云:「牧之〈和裴傑秀才新櫻桃〉詩云:『忍用烹騂酪,從將玩玉盤。流年如何駐,何必九華丹?』唐人已用櫻桃薦酪也」。這是從唐人文化角度,從歷史角度論詩,不是評論文學價值。從社會學角度論詩可以,但跳去文學價值不論,誠弊也。

  除了嚴羽,我更曾奢想有一本選集會像鍾嶸《詩品》那樣理解香港新詩。「故詩有三義焉:一曰興,二曰比,三曰賦。文已盡而義有餘,興也;因物喻志,比也;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宏斯三義,酌而用之,乾之以風力,潤之以丹彩,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是詩之至也。若專用比興,則患在意深,意深則詞躓。若但用賦體,則患在意浮,意浮則文散,嬉成流移,文無止泊,有蕪蔓之累矣。」不單是用這種審美觀去衡量新詩,更像鍾嶸那樣將詩人分上中下三品。不單將每個詩人的藝術特色概括言之,更將他們的創作特編成譜系,令人清楚其詩的傳承。

  好詩總是離不開這三種特徵。詩人形象「特立獨行」。當詩人能夠透過詩歌展現特立獨行的性格,風骨自見。如此詩歌便會顯得棱角崢嶸,詩人形象由是卓荤不凡,有著攝人的魅力。恰如《後漢書.獨行列傳》之意,雖不得中,亦是狂狷自我,無視世俗,貫徹始終,決斷不回。這種個性特質不單於探索自我身份的詩裡常見,更是非常適合以政治為題材的詩歌。其次,「一往情深」。《牡丹亭》:「一往情深,情不知所起。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因其用情至深,故能擊中人心。情不單是愛、還可以是恨、怨、怒、憤、悲,不一而足。這對於情詩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又因其情深,這類詩歌乃不時重新定義生死,以個人獨有的角度,重新定義世間萬物。情深乃轉變成對語言的探索。最後就是語言特色「汪洋自恣」。巧喻頻出,意象創新,善用各種不同特色的字詞表達不同的情感,深具個人語言特色,由是其詩乃大發千鈞。假如一個詩人能夠將鯤鵬野馬塵埃舟芥,自如運用於股掌之間,一如莊子諸般紛呈的巧喻,一個又一個地叠加延伸,細緻刻劃,如此抒情說理,又是另一種完整自足的世界。

  至此我的理想選本乃得其雛型。所選人數大約在十五人之內。所選詩人當主要為年青人。年期應是上承《香港新詩名篇》,由2006年到2016年為止。每位詩人後要附有論述細讀解釋。那十五位年青詩人是誰,是哪首作品。我希望那個輪廓是這樣的。他們有些是特立獨行,有些是一往情深,有時更是是「汪洋自恣」之餘三者兼有。

已結集的詩人
陳暉健:〈完成章〉
洪慧:〈借火〉
文於天:〈龍蜥〉
熒惑:〈骨將鳴〉
關天林:〈仙人掌〉
西草:〈照鏡〉
袁兆昌:〈我們並不相識〉

未曾結集的詩人
梁匡哲:〈流汗之後我第一件想到的事〉
陳子謙:〈懸空〉
陳康濤:〈遇見神〉
羅樂敏:〈 這一世〉
黃潤宇:〈中國是個動詞〉
曾淦賢:〈無題〉

  然而,假如真有一本以上述審美準則選詩的選集出現,那就請容許我有更大的奢想。這本選集雖然不會選廖偉棠、陳滅那一代已屆中年的詩人,甚至更早的蔡炎培,但卻會以用以下這九首詩作為審美指標。梁秉鈞:〈樹之槍枝〉、邱剛健:〈禱告詞〉、淮遠:〈沒有體育精神的人〉、蔡炎培:〈會戰〉、杜家祁:〈女巫之歌〉、黃燦然:〈他突然想起她〉、廖偉棠:〈白鑽石〉、陳滅:〈說不出的未來〉、曹疏影:〈流水〉。換個話說,一首詩只有能逼近上述其中一首詩作的高度,才能夠放進集子裡。這九首詩最早一首寫於1969年,最晚近的一首是2008年。假如香港詩只能選九首最具個性,在語言上至為精煉,情感至為鮮明,那麼這九首詩就是答案。這九位詩人中,大抵最具爭議當是〈樹之槍枝〉和邱剛健的身份。

  梁秉鈞:〈樹之槍枝〉。詩作成於1964年,當時他十五歲。這首詩不曾在他任何一本個人詩集裡出現過。這首詩只曾收於黃繼持,盧瑋鑾,鄭樹森在1998年合編的《香港新詩選:1948-1969》。兜兜轉轉,最後梁秉鈞過身前親自編選的《梁秉鈞五十年詩選》,乃重新將這首詩作為開卷之作。這首詩憤怒而高傲,自許為佩槍的基督,叩問存在。梁秉鈞的頂峰在〈樹之槍枝〉。這首詩不是學者之詩,不是老成持重畏首畏尾的詩,是真正詩人之詩。雖然梁秉鈞後來以一系列的地誌書寫詩歌開啟了香港地誌文學,人們念念不忘其〈新蒲崗的雨天〉,反覆吟誦〈苦瓜的誦詩〉。梁秉鈞放棄了這個面向,香港詩於是走向了地誌書寫,走向了語言明白暢曉。這首詩,是一個被淹沒的傳統的開端,代表著重詩人才情個性,著重語言高度的香港詩傳統。

  邱剛健:〈禱告詞〉。邱是台灣人,這首詩成於1969年,當時他正於香港的邵氏電影公司任職。雖然邱的香港時期大抵對應他在港從事電影工作的日子,1966-1983。但他的情慾書寫實在無比出色,狂野如輻射,無遠弗屆。
〈禱告詞〉:

耶和華上帝
我想摸摸你
用我的輕機關鎗
咯咯咯
三發一放

  我讀到的是謀殺上帝,鄙視一切的權威。曾跟邱共事的淮遠告訴我,這裡的上帝是情人,他要用他的「輕機關鎗」,三發一放地跟她做愛。兩種解讀都是無懈可擊。短句、語氣急促、一擊即中,在爆發力上,沒有任何一首香港的情詩能超越。令人遺憾的是《亡妻.Z.和雜念》已跟香港無關。那裡,好詩俯捨皆是。

  這九首詩就是一個詩人傳統的淵源,亦是這本詩集的試金石。如此一來,這本選集所選的詩,將會代表著年青的憤怒和絕望,會是狂吼亦是低迴,會是政治更會是愛情。這批詩將是決絕而通達的詩,「乾之以風力,潤之以丹彩」,個性和語言,就是這本選集的門檻。雖未必能直接分品論之,言辭之間必須能讓讀者明白優劣,否則徒耗年月,無益於世。【101】

作者簡介
洪慧,本名黎浩瑋,80後,著有詩集:《最後,調酒師師便在Salsa裡失蹤》。詩歌評論散見《字花》、明報。


香港藝術發展局全力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