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壇隨筆錄

在文化藝術的大花園遊走,可以結伴同行亦可孤芳自賞。但這個天花亂墜、色彩斑爛的大花園有時卻可能幻化成一個大迷宮,置身在裡頭而迷失方向,如有大師指點迷津頓時重臨花園。本欄目邀請城中名家隨隨數筆,希望能令各位拓闊思路、更進一步。

藝壇隨筆│劉靉│《給十九歲的我》(倫敦站)

劉靉@101藝術新聞網主筆 | 2023-02-02 05:56:46 | 分享到

藝壇隨筆│劉靉│《給十九歲的我》(倫敦站)

  拍電影,對一直用影像說故事的導演張婉婷來說,濕濕碎的事!但是,過去十年,她遇上挑戰,由過去對白預設、場景訂明的環境下拍攝,改為即時編構一個又一個貼地有共鳴感的題材,再要受「演員」脾氣。這十年,張婉婷有無限感受。但,她學會了「a moment in time!」還拍下了有妳、我、她不同影子的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

  一月某天的中午,距離電影播放尚有半小時,英國倫敦某戲院大堂已有人在等候,臉上都似掛有期待之情。觀眾進場,座無虛席。特別優先場的大會司儀除介紹張婉婷及紀錄片的緣起外,同時亦向已故電影編劇兼導演的羅啟銳致敬,簡述這對「雌雄大導」過去合作的光輝歲月。

  燈滅,觀眾屏息以待。大螢幕上傳來張婉婷的旁白,一個又一個穿着藍色長衫校服的少女陸續登場。6個女孩,各有鮮明的個性,更有獨特的家庭背景,但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2000年出生的千禧BB,都是英華中學的中一生,都是「咁高咁大」。但是,面對鏡頭的自在性,就因人而異,緊隨鏡頭下目睹各人的成長,懵懂乖巧的女孩均變成煩躁叛逆的少女,不顧世情,一個又一個給張婉婷送上「殺父仇人」樣,更直接下達「唔拍」的封殺令。

  「十年,我問自己,有時都開心,但有時都俾人罵,俾那班女仔鬧到隻嘢咁, 想搵個窿捐。我一世人,做咗咁耐人,無演員會咁樣鬧我。真係好沮喪!」張婉婷在映後談中透過視像分享這部紀錄片的點滴。

  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當然最終能成功完成,張婉婷拍了30多萬個小時,又用了3年時間剪接成一齣2小時的紀錄片,有人邊看邊用紙巾拭淚,有人則感到時空混沌,無法分清內心的暖流是因情在香港或是身處英倫。但是,觀眾都有共同目標,就是追問張婉婷會否再有另一個版本,未料,張婉婷斬釘截鐵地說:「會死的。我無多幾多個十年了!....這是我的final cut導演的版本。」

  作品起初拍30多名女孩,「只要她們肯講,我哋就拍」,隨後,人數收窄到12,最終,拍攝團隊再濃縮,剪輯了其中6名認為最有趣的故事,她們均各有不同的背景及經歷,「我想咁樣先能夠較深入地剖析,若12人,剪成4個多小時的戲,會死。」張婉婷回想剪接的日子,「死」成為關鍵詞 。

  事實上,無論是6人或12人,不少觀眾的分享均謂「看見自己的影子」,「不似新聞特寫紀錄片,有生活感」….原來,能讓人有情感迴盪盎意的影像,來自羅啟銳的一句提醒。

  「我哋起初剪了4個版本,但羅啟銳說「咁樣真係唔得,you are going to have a big failure!」熟習拍攝及剪接劇情片的張婉婷聽罷,心知不妙,索性從頭開始,丟掉之前的版本,再砸爛所有框框,學工夫,學編織,謹記心訣「一橫一直」,由導演變織女,記錄少女每年外貌的轉變外,為她們每年訂下貼地有共鳴感的議題,於是第一年的主題是家庭關係,翌年是「男神、女神、觀音兵」等。「第一年一定講家庭,全部都好受家庭影響,屋企就是她們的世界、天地…….第二年就是情逗初開的時候,鍾意《少女時代》、K pop等,好似無甚特別,但當你將全部女仔串埋一起,就成了一個好特別有趣的橫切面有色彩的體裁。」

  鏡頭下,「反國教」、「佔領運動」、「2019社會事件」及期後衍生熱議的移民潮都是香港過去十年間發生過的重要歷史。2小時的紀錄片,它們依時序短瞬出現,昔日躁動不安的少女脫變為理性穩重的青年,有條不紊細述心中的理據,獨欠soundbites。「有些社會事件,我一定要剪落去,因為真係有事件發生過,而且影響咗年青人的成長,無論對她們的生命有咩影響,有咩衝擊,我都應該剪落去。」張婉婷續說。

  「我用導演的角度去剪,我從來無自我審查,我覺得應該去到幾多就幾多啦!但呢部戲唔係講社會運動,其實係講成長,唔會刻意放哂入去,語不驚人死不休咁!我無。我覺得咁樣…..我覺得我係嚐試好中立,所以,我好高興呢部戲一格都無剪過。無人講過任何嘢!」除了,有人提議刪掉片中少女抽煙的片段來換取老少咸宜的1級評級,及副校長提出剪掉「我用上帝的愛浸死佢哋」的片段,但都被她一一拒絶。

  香港過去的十年,有學者形容為最動盪的十年,在這段時間經歷人生成長的黃金時期,父母普遍都會憂慮,但是,張婉婷卻另有看法「社會動盪,人就會多一點反思,太享受,安於逸樂,就…… 尤其係少年,年青時遇多啲困難和挫折,咁樣先會成熟得快,而唔會變得咁溫室小花。」

  人生是經驗的累積,更需要血汗的換取。但,人心肉做,年長的總想保護年幼一代,為他們擋風雨,免他們空走一趟,浪費時光。但是,張婉婷卻有另一番的睿智「什麼「我食鹽多過你食飯」,呢啲唔好啦!因為我哋食的鹽唔係佢哋會食的鹽,唔係佢哋啲嘢。所以,你的智慧及經驗,未必適用。」相反,她覺得成年人可為年輕人做的,就是愛與堅持「你對佢哋的愛與堅持係重要的,因為佢哋知道你係後面支持佢,愛佢,好似副校長講「用上帝的愛浸死佢哋!」這真係我的座右銘,只要佢哋知道你對佢哋有信心,佢哋就一定得的,我相信。」

  身兼大師姐身份的張婉婷回想這群小師妹的經歷,贊賞不已,「佢哋面對的網絡欺凌好厲害。但我看著30多個女仔的長大,我覺得佢哋的彈性好強,又好堅毅。面對社會變遷,佢哋的適應力很強,所以,我一啲也不會替佢哋担心,我覺得佢哋行唔到這條路,便會行另一條路,我覺得佢哋完全可以適應到。」

  「好似校長講,所有的嘢都是永恆的一個片段啫(A moment in time) ……人生咁多嘢,估唔到,倒不如高高興興睇吓下一步會係點,其實每一步你都估唔到,咁先緊張刺激,好過無!」

  人生真估唔到,散場後,竟然在戲院大堂碰上他,一家四口,整整齊齊,不過,人在彼邦!【101】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