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E6%9C%83%E5%AE%A2%E5%AE%A4

梁山好漢有108個, 101會客室請來藝壇「勇士」/「忍者」/「猛人」/資深工作者又豈只101個? 本欄目每月一篇,受邀嘉賓位位舉足輕重又或才智過人,他們將會一個又一個的向各位真情剖白;一個又一個向各位傾訴鮮為人知的人生跌宕,絕對不容錯過!

越多元.越自由 ── 沈偉

特約記者:秋羚 | 2009-11-25 00:00:00 | 分享到

十一月紅人  訪談:秋 羚  審理:曲 飛

多了一個東西,
加了一個東西,
加得越多越好,
你學的是一,
現代舞是二,
瑜珈是三,
芭蕾是四。
人是越學越多,你就越豐富,你就會變得越自由。
你想說什麼都可以,去那個地方不會有壓力,不會不知道他做什麼?
就似舞蹈,什麼都懂的話,什麼都學,
你的肌肉就會很靈活,什麼都可以玩,更容易讓你去表現。


 

學海無崖 唯勤是岸

沈偉這個名字,對香港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是說起奧運會的山水舞蹈《畫卷》,相信有很多人仍然感覺嘆為觀止。

一位受著中國傳統文化成長的人,學習中國戲曲十年,學習中國繪畫的沈偉,到了美國仍然不停學習,初到紐約的五,六年,就是不停學習,不停了解自己不明白的事情,充實自己的感觀,增加自己的知識。

「人是需要學習的,我覺得很重要,我過去美國就是為了學習,去讀書了。由於我做現代舞,但是我對西方的文化不了解,實際上還是覺得自己不夠。我去了博物館,你看了的畫,為什麼把它放在博物館,為什麼我一點也不懂,為什麼我不喜歡,那是畫有問題?是你自己有問題,是自己教育文化不夠,同樣去聽音樂,為什麼那麼有名的曲子,為什麼我聽不懂,那不是音樂有問題,是我自己有問題。我覺得自己很不夠,去了美國以後,去紐約,是因為她的文化,對我來說條件很好,我可以經常去學習,看了很多東西,覺得自己不喜歡,還在學習。過去就算為了自我學習,花了五,六年,就是學習,學習,學習。各方面,不管是西方文化,我也在學習東方文化,我在美國反而重新把宋詞,唐詩全部,讀了很多扁。反而看了孔子,莊子,因為那個環境,可能讓非常自覺,一定要學習,那個狀態就是要你學習,學習。那我做這麼多年的西方文化,突然之間回來要做絲綢之路,做吳哥窟,做東方文化,實際上沒有什麼關系的,實際上我感觀覺得這個東西把它變成一個藝術作品的話,那我還是要回來學習,實際上過去感覺就真的似一個學校,讓我自己不停的學習,了解自己不懂的問題。」


 

中西共融 互補不足

獨有的背景文化,創做新的作品,與別人分享他所感受的東西

「我所經歷過的東西,因為我經歷過的還是很多人沒有能經歷過的,從一個東方文化,從一個中國傳統文化意識出來,學中國戲曲十年,學中國山水,中國繪畫,到學習西方繪畫,從傳統一下子去到美國,一下子做了很多西方文化,從這個年代,可能就只有像我這個人。那我有這個機會,可以嘗試這麼深的東方文化,到這麼前衛的現代藝術,然後了解世界文化,那麼我的體諒很多東西,那我就可以創作,可以分享到我的東西,這些年就是在學懂創作作品,讓你了解到,我感受到的東西。」

實際上沈偉是工作狂,美國紐約也是一個瘋狂工作的地作,跟香港一樣,每個人都很忙碌,走路時那麼快,趕時間。他每天也有很多事情要做,去學習,去博物館,感染自己,才能讓自己進步。

十四年過後,然後在回頭看東方文化,又有什麼體會呢?

「不一樣的,因為還是跟我自己的教育有關,我的文化教育,我的經歷,在不同的點上,那麼我經過這十幾年對世界文化,西方文化,東方文化,這十四年,我的眼光在不同的地方,所以看起來完全不一樣嗎。那我不會只是看表面,我會裡面看多一點,為什麼呢?我覺得看東西不太一樣。」


 

流露個人痕跡的創作

《回之一.二.三》是沈偉從來想過要做一個作品是東西方文化放在一齊,他是喜歡做這個作品,但是他過去的教育,會影響他的感觀體練,是經過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教育成長出來的,每一次的選擇,實際直接是由於過去的背景影響到的。

「我為什麼喜歡這個,就是說那麼我喜歡這個音樂,那為什麼別人就不會?沒有我這個背景的就不會喜歡,看不到我為什麼喜歡這個,為什麼不選擇那一個?那是因為我對東方的音樂教育的感觀,和西方兩個都有學,那個感染到我。實際上我要選這個,是因為它有東有西,因素在裡面,實際上不是,很多作品,從來沒有故意要把東西方文化放在一起。實際上是因為我喜歡,做這個作品,我跟本沒有想到做西藏,做吳哥窟,未有要想怎樣做,我做出來就有我個人的痕跡。那個絲綢之路,是我的文化導向我去展示的方法,東方式都沒有,你看那些服裝,音樂也未有東西音樂在裡面,作曲的是西方現代的,演員一個中國人都沒有,沒有做一個戲劇動作,東方影響的動作,一個都沒有,那你怎樣都會感覺到有東方意識在裡面,其實我沒有想過在表面上提示什麼東西。」


 

追求舞出社會意識形態

舞蹈是一種很抽象的語言,不同是文字那樣說什麼,就可以傳達出來是什麼,所以舞蹈本身這個藝術表現形式,比較不一樣。不像文字那麼簡單可以直接說,所以同時她可以表達很深,同時也可以比你一很寬的地去去理解,談及排練上的困難時,他有很深的體會。

「困難,整個過程都不容易實際上,是用非常抽象藝術表現形式去反映一個這麼複習的題材,所以這個是難度最大對我來說。將一個傳奇的文化傳成一個動作,舞蹈就是動作,那麼可以怎樣反映到你所說的西藏,那憑什麼呢?那個動作真的聯繫到,那段帶,為什麼舞蹈動作也是用同樣的演員,在舞台上,怎麼會...跟一些跟角度有關,就是舞蹈的語彙,那怎麼會表達那麼複雜的內容,歷史,文化和背景,最難當然是,最後不容易。我們說就是社會架構,關於群體,和個人力量與群體力量直接的關系,就是東西方文化,很多方面受到不一樣影響的東西,它怎會可以在舞蹈裡面直接說出來。舞蹈不只是,就是我們所說,好似舞蹈就是發洩情感,做漂亮的東西給人們看,其實舞蹈的深度,可以表達更多的東西,但是要表現更多的東西,不只是表現喜怒哀樂,以至美可不美的。舞蹈語言,不可以只是表面的基本簡單的情緒東西,是表現更深的東西,說及人類社會,人的生活形態,用舞蹈表現也是可以的,舞蹈不只是表現情感的。這樣子,這個難不難?是不容易,但是在過程,這一次用同樣的演員,用舞蹈去表現完全不同的東西,這難道是比較大的。」

用了多少時間去構思?

「每一個作品都有不同的時間《Re I》演出了兩次,就是排好幾個月就演出。每一個節目演出都花了好幾個月,但是《回三》可能是最長,因為這個很難把概念情緒,用舞蹈語言去反映意識型態,社會的意識型態,東西文化的意識型態,這個過程比較長,不是說排練時間長,是說我自己去解決,去想。實際在2005年開始,做了資料搜集,到了2009年7月首演,但是中間在做奧運會,實際上也未做太多。」


 

從來不強己所難

是否一開始更有計劃地去編排《回之一.二.三》

「我什麼事情從來都不決定說,這個一定要做。自然發展,不是這樣的話...我不會迫我自己的。我去西藏,第一次是旅遊,是自己渡假這樣子,去了以後,回來還沒想要排作品。就是啊!真好,老想著這個地方,還是要再去,第二次去的時候,我覺得應該把這個東西,編成一個作品跟大家分享,然後回來以後,我就選這個作品,叫這個(Re I)。那時候還未想到三部曲,但是想到八部曲,不知道是不是有?不知道?所以用了Re《Re I》。做完以後我就去了吳哥窟,排練吳哥窟的時候,這個可能更好,從我個人感情東方文化的挖掘,同時有興趣,所以 《Re II》。然後正好是奧運會那一年以後,一個一個這樣子,如果沒有在奧運會在中國那段時候,做這個經歷以後,這個《Re III》不可能出來的。」

沈偉的愛好很多,他喜歡畫畫,也喜歡做攝影,很多藝術,跟別人合作,都喜歡,但是舞蹈是最重要的。做舞蹈是最開心,越幹越開心,沒有太多的困難,有的時候也有一些行政上要處理的問題,不過也不是那麼大問題,他這個人比較平衡,所以沒有太大的影響。他現在也教課,還有時候會表演,舞團排練的時候,每次都頂開心,不做反而不開心。我相信他對舞蹈是有一種特別情感,才能做出不一樣的作品。(101)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