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E6%9C%83%E5%AE%A2%E5%AE%A4

梁山好漢有108個, 101會客室請來藝壇「勇士」/「忍者」/「猛人」/資深工作者又豈只101個? 本欄目每月一篇,受邀嘉賓位位舉足輕重又或才智過人,他們將會一個又一個的向各位真情剖白;一個又一個向各位傾訴鮮為人知的人生跌宕,絕對不容錯過!

自強不息──梁漢威

101藝訊 | 2006-12-01 23:09:39 | 分享到

十二月紅人  訪談:曲飛  撰文:劉靉

父親在世時,經常教我做人要「有堅持」!
當時,年稚的我,心裡狐疑。
2006年11月17日,黃昏,我終於明白了!
不過,是由粵劇界中鼎立了逾35載的名伶梁漢威展示出來。

梁:「我不喜歡傳統中國戲曲」

生於50年代的梁漢威,馳騁於中國戲曲界數十載,今天的成就,在演藝中無人不知。可是,成就背後的付出,卻是一桶桶的眼淚。

「我 其實好不喜歡傳統中國戲曲,...不過,60年代,我被父母親一掌推入戲行,我無路可走,當時,真的感到前途灰暗...。」梁的無奈感,再湧心頭。生於貧 窮家庭的梁,父親以畫廣告畫維生。在「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拖數」頓成家常便飯,梁家因而債台高築,持家的重責自然降在家中唯一男丁的身上。

玩弄感情  群帶關係  隨處可尋

十來歲的他,被迫只可享受3年讀書年,便要把書包放下,投入社會。當時進入黃金年代的粵劇行,不少人趨之若鶩,強要擠身劇界,可是,人稱「威哥」的梁漢威並未為此著迷,相反,他覺得戲行複雜、厭惡,更接二連三以「好卑視」紓洩感受。

「能 夠在粵劇界屹立的大老倌,彼此知道只有?個定律,就是你不是生於富裕之家,就是男人背後有女人,女人裙下有群臣。有老婆的,當另一個女人捧著一百幾十萬 來,做老婆的便要下堂求去。不願離婚,便要叫她扮盲。有次在慶功宴上,大老倌與妻吵罵,做和事佬的好言相勸,但是,有誰猜到這個和事佬卻是他們的第三者? 我真的睇盡這些,我好,好卑視這些,係完全卑視。」「戲子無情」?不無理據。

此外,梁對戲曲界感憤懣的,就是行業沉迷於群帶關係。

「這個行業好講關係,每名大老倌都會有自己的班底,原因在於他們懶於排練,大老倌只要一個眼神,對手便要識做戲,即使做得不好,也無人發現,因為粵劇是一套符號文化,可以遮醜。」「無人無財」支持下,梁自謂「我從未大紅大紫過,他們更從來無承認我。」

文革樣板戲  反思粵劇美

不過,他沒有放棄,且由抗拒轉而沉醉!「轉捩點係文革時的「紅燈記」及「智取威虎山」的樣版戲,我一看時,誓估不到戲中演員的一舉手一頭足,都似粵劇動作,但是,它們的音樂好好,有清清楚楚的樂章,富有電影感。」

雖 然,樣板戲揭開了威哥對粵劇的新體會,但是,事實在前,西方電影完全佔據市場,粵劇界由劇院轉戰社區,未幾更可謂「氣數已盡」,粵劇界轉戰電影、電視圈。 1976年,梁漢威亦是一員,由大舞台跳往公仔箱,加盟麗的電視。但是,心仍牽掛粵劇,念著「幫粵劇、幫自己」,思前想後,理出一個粵劇「死亡」的原因, 就是音樂,因為粵劇界的唱腔原來一直停滯在五十年代的腔調。

改革傳統粵劇  困難兼孤單

「自 強不息」一直是梁為人的座右銘,於是運用少時在粵劇界中學習到的搞?樂的技能,再加,自學了其他樂器的技藝,開始學習樂理、編曲,一步一步的為粵劇界進行 大改革,不獨在音樂編曲上,跳離五十年代的唱腔,更重要的是,為粵劇注入現代西方戲劇舞台原素及技巧,要求所有演員排練,摒棄每事遷就大老倌的戲行陋習。

「當 初,好困難,覺得好孤單,因為這樣的改革要求,著實是要改變粵劇界中積壓良久的習慣。有一次,有齣戲在文化中心上演三場,我邀請了一名大老倌擔綱,他聽到 後,他立即要求我把他那24個戲箱全部搬去用,但是,他事實上只須要穿4套戲服而已,於是,我一二三立即著他只須帶5個戲箱,更講明他只要穿那幾套便可。 他聽後,鴉雀無聲。」

熟諳粵劇界是梁漢威壓倒大老倌致勝主因,不過,他對舞台效果的講究亦是關鍵要素。曾迷醉電影畫面的梁漢威,對美學一直有感覺,為了增強這方面的創意,他不斷看戲,但是,最重要莫過於他與西方戲劇繫上情緣。

97年染指話劇  現兩條腿走路

「97年,現中英劇團的藝術總監古天農欲上演舞台版的南海十三郎,遂來找我飾演劇中的薛覺先,當時,該角由我及另一人輪流擔綱。」孰知,他又唱得兼又懂拉高胡。之後,梁自始參與演出的話劇一套接一套。

「我覺得自己現時是?條腿走路,一方面繼續為戲曲創新發展,加強粵劇舞台化;另一方面,仍願意演出話劇,由於話劇講求排練,有一定信心的保證。」

「熱切追求粵劇舞台化的原因,是希望令劇場嚴肅化,教懂觀眾在劇場內不出聲。」梁道出的原因,驟眼是為演員製造良好環境,骨子裏,卻進行革命。

「粵 劇界一直出現問題,就是真正購票入場看戲的人數少,持免費戲票的人佔多。究其原因,現時很多?太這邊廂學罷唱歌後,覺得不夠過癮,於是,再學做戲。學罷, 自然想踏台板過戲癮,於是,找來大老倌做對手,就這樣,派票看戲的現象遂成普遍氣候,最後,誰會認真看待一齣戲?」目下,梁形容粵劇界正陷入這個「亂」的 階段。

後記

扮演了不少歷史人物,上演了不少粵劇戲寶,問梁漢威覺得自己像那個歷史人物,他說,近年間,覺得自己似王安石。

北宋年代的政治家王安石,為後世所認識的,是他熱衷於改革。嘉祐三年,他上書宋仁宗,建議全面改革宋朝法度,以扭轉積貧積弱的局面。當宋神宗繼位後,他又提出政治改革,但是,改革潮仍未停止,軍事制度、科技與學校教育制度亦一一被他進行檢視,改革改善。

梁漢威雖在粵劇界數十載,但近年間,他賣力於改革。縱有不少異議聲音,但亦有呼應唱和的反應,叫他相信「現在事無大小,無我不能」。

其實,梁喜歡改革,更善於策劃,在訪問中,他懂得協助記者瞭解粵劇界的裡裡外外,亦曉得透過同樣從事演藝界的兒子,讓公眾知多一點點舞台世界,當然,他更深明社交之道,感激提攜他的話劇界導演們...

梁漢威的自信及成功,不竟是用自己n公升的血、一桶桶的淚,辛苦換來的。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