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會客室

梁山好漢有108個, 101會客室請來藝壇「勇士」/「忍者」/「猛人」/資深工作者又豈只101個? 本欄目每月一篇,受邀嘉賓位位舉足輕重又或才智過人,他們將會一個又一個的向各位真情剖白;一個又一個向各位傾訴鮮為人知的人生跌宕,絕對不容錯過!

人之初子─ 李寶春

101藝訊 | 2009-06-01 00:00:00 | 分享到

月紅人  撰文:李 華  審理:曲


有沒有聽說過,“人之初性本善?”我想,八歲到八十歲的人,大都會聽過,但,有沒有聽過“人之初性本變?”.....誰人說的??就是京劇名人,李寶春說的。

何解,人之初性本變?...他說:「我對於最終的目標理想不會去想太多,因為想得太多很累,能做到什麼就去做,人之初性本變,人的個性經常變,今天喜歡這,明天會喜歡別的,我是在有限裡實現無限,人生就是不知道,你不知道下一天會怎樣,所以沒有想是否要退下來這回事...」

確實,早前李寶春與他的劇團來港演出,在記者會上,他穿著了一身的戲服,化了妝,戴上假胡子,表演唱腔,又表演打鼓,身手靈活,確實,真的是多變,看上去一點也不似近六十歲的.....

我來自李家

李寶春是河北霸縣人,1950年在北京出生,出身戲劇世家,祖父李桂春、父親李少春、母親侯玉蘭,都是戲曲名家。他九歲就開始跟祖父練功,十歲進入北京戲劇學校。他說自幼學戲,沒有想過是什麼原因,就只是因為家人都是唱戲的,於是他認為自己也應是了!「練戲雖然辛苦,但小時候沒有想太多,就是覺得家人是,於是自己也要去學」

1975年9月21日李寶春父親去世了。

為何會提到他的父親??因為,李寶春早前他為父親寫了一本傳記,裡面記錄了父親李少春的生平,尤其是文革那段時期被打成右派的歷史,在此節錄他寫的一些內容:

“我忽然發覺自己已經說不出許多,我好想爸爸,眼前經常出現他那楞楞痴痴的一臉的無辜與問天的表情,除了心裡的酸痛,話語記憶似乎都已被殘殺得支離破碎,連哽咽都是挖了好久好久斷斷續續地成不了一個聲音.....

.....看著這份履歷表,一時間有些恍惚,這就是父親的一生,也是中國戲劇史上的一位"人物",兩百個字交代完畢一生的"顛峰"、"榮華"與"浮沉哀慟"。這中間還有"文革"的冤屈,一切都在這兩百的字裡訴說完畢,而我是他的兒子居然想不起該怎麼開口.....

1966年夏天,我們隱隱約約聽到了些要搞"運動"的風聲,那天爸爸回家說要到社會主義學院去學習,他在整理行裝,行步之間似有些心思....有時候我在想,如果爸爸真的看透一些,他會不會走得平靜些? ”

在跟李寶春的訪問裡,我跟他說,看過他寫父親的傳記,我問他,父親是否影響他一生的人?

他說:「父親,對我是有很大的影響,他跟我說,藝術的東西,是由自己去拿捏,只要掌握自己,發揮自己的能量,那就可以有前途」

我再追問:「你一向都很少提及父親那段文革的歷史,為何?是否因為文革,所以也影響到你?」

「文革,人生的追求與堅持,他本身掌握得很多,文革他遇上許多的狀況,他提醒我要掌握得好,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專長,一個人沒有受不了的苦」

「那麼,你在追求和堅持當中,有沒有想過放棄?」

「中間有想過放棄,因為環境影響想放棄,許多環境的因素,因為人生中間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好像文化大革命」

究竟,文革和父親對李寶春的影響有多深,或者讀者們從以上的對話去參透參透吧!!!

遊子在他鄉

李寶春是北京市戲曲學校的畢業生,在學校期間主要學習武生及文武老生,畢業後被編入北京劇院,文革後一段時間,移居到美國。

「那時去美國是陰差陽錯,因為當時國內在攪調整,整天在家沒事做,他們又不會請我去教書,又不會要我去表演,後來美國請我去教書,於是就去了,在美國改變了我的生活,到處去教演戲」

他說,在美國的十年,他覺得最大的可惜是沒有好好的讀書,「在美國沒有唸書,浪費在美國很長的時間,沒有學好英文,在美國十年也不識英文」

他更笑說,在教書時往往都是用身體語言溝通,「學生有外國人,也有華人,我不懂英文,外國人不懂國語,雞同鴨講,但他們都很專注學習」

在美國的十年裡,李寶春還當起老闆來,「美國的生活,不甘心,導致一些堅持,不甘心這樣放棄,我開了一間冰淇淋店,因為可以自己控制,可以賺錢,又可以唱戲,那時就是老是想唱戲,因為想唱戲,所以開店,因為打工要聽老闆,我可以一面賺錢,一面想我的所想,做我所想的」

不輕言放棄

直到90年代初由美國又再遷居到台灣,當時他接受台灣辜振甫文教基金會邀請演出,自始就居於台灣,直到現在。「後來到台灣,是因為不想放棄,兩岸雖是分隔,於是來這試一試,遇到一些愛好者,支持者」

一直以來,藝術與錢往往都是被指不能並存的事情,究竟二者可以共存可以並生嗎??「我覺得藝術與錢,很難有一個平衡,因為藝術是需要投放,但是藝術沒有錢不行,沒有人支持也不行」

老戲新唱

1997年成立李寶春「台北新劇團」,劇團以 “新老戲”聞名。所謂“新老戲”,是用新的表現方式演繹傳統老戲,意思就是老觀眾能聽到他想聽的經典老段子,新一代的觀眾能欣賞到他想得到的新鮮視覺享受。

在記者會當天,李寶春跟記者們說,關於他對“老戲新唱”一詞的解釋,他說:「我們期望新觀眾感到傳統戲曲離他們不遠,傳統戲曲並非很陳舊,它也很有魅力,很有表現力,視乎你如何包裝及如何理解。」

李寶春又說,重點要鞏固傳統精華,刪除贅累的篇幅,「當簡則簡,當反則反」,要「反常合道」。

有人說,舊的事物,不合時宜,新的事物,又太多變,究竟新與舊,是否不能融和?古時的文化,就是否只能屬於歷史的一部份,新的思潮,又是否必然與古文化相對立?“反常合道”,可以嗎?!

後記

這次訪問很匆忙,同時也,發生了連番的意外,就是,不要相信錄音機,抄筆記雖是最原始的方法,卻是最可信的!所以,奉告各位,還是訓練一下自己,抄筆記的速度,那麼,就不會,這麼遺憾了!!

(全文完)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