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會客室

梁山好漢有108個, 101會客室請來藝壇「勇士」/「忍者」/「猛人」/資深工作者又豈只101個? 本欄目每月一篇,受邀嘉賓位位舉足輕重又或才智過人,他們將會一個又一個的向各位真情剖白;一個又一個向各位傾訴鮮為人知的人生跌宕,絕對不容錯過!

相濡以沫──辛小紅.辛小玲

101藝訊 | 2007-07-01 00:35:18 | 分享到

月紅人  訪談:曲 飛  撰文:劉

音樂能陶冶性情,
這已是不爭的事實。
但是,
它的能力僅只於此?
看著辛氏姐妹,
你一言,我一語,
我舉手,你投足....
音樂的能力,
不只感染,
還有聯繫。

父親離鄉背井為姊妹花創新天地

1978年,國內文革結束不久,年僅15歲的辛小紅拖著年少的妹妹小玲跟著雙親,抵達香港這片陌生土地。大家姐小紅滿心高興,但是,少她5歲的妹妹小玲卻苦著臉,老大不願意踏足這地。

「我當時好唔願意來香港,我又唔識廣東話,我的朋友、學業都不在香港。」小玲說時臉上早已給上述答案。但是,並排而坐的家姐小紅卻非如是,她滿心希望來港,心裏頭只想父親盡快脫離被批、被鬥、被抄家的苦頭。

就是這顆心,在福建家鄉已讀至中學的小紅,來港初期乾脆停學,往外工作,幫補家計,即使一雙手只懂按奏弦線,但也毫不計較把這雙手轉往車衣機上的布匹。「我當時無想過什麼,只是見步行步,心裏只想藉此學廣東話。」小紅睜著一雙圓杏的眼睛,講著半咸半淡的廣東話。

犧牲精神成就兩大演奏家

口說的是循詞,夢裏卻是真實「我當時真的發夢都想著上學、考試」不過,作為大家姐的她,心裏十分明白「一個家總要有人犧牲」,於是,小紅把自己的夢寄託在妹妹身上,讓她如其他小朋友般可以上學,甚至要讀大學。

猶幸,妹妹小玲雖年稚,但未算無知,心裏十分明白親人,家姐對她的苦心,只須半年,由0分的英文默書躍升為合格,教家姐樂不可支,距今逾?個世紀的一棒小事,她仍記憶猶新。

縱 使一家四口蜷縮在一個板間房,但內裏卻滿載安心,妹妹小玲可專心讀書,姐姐小紅及父親少鵬在工廠工作賺錢養家。不過,昔日在廈門歌舞團出任首席二胡高手的 父親,心裏豈願意一對已靈巧地在二胡弦線上遊走的小手,就這樣埋沒在車衣機上?父親一邊廂四出為女兒尋找演奏機會,另一邊廂,著女兒們訪尋名師繼續學習。

小紅不斷裝備 靜待機遇

1980年,小紅的轉捩點。父親幫她報考香港中樂團兼職二胡手,已有豐富表演經驗兼學了二胡十多年,這份兼職對小紅來說可謂垂手可得,更成為當時全團最年輕的樂師之一。4年後,成為全職樂師,再多3年,更成為首席二胡手。

驟眼看來,小紅的事途,甚為順暢,但是,有誰知曉小紅的座右銘「我是內地來港,所以我知道自己付出要比別人多,我覺得沒可能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而是十分耕耘,一分收穫。」

原來倆姐妹,年少時每逢假期,便提著行李,不是旅行,而是背著二胡,擠進乘客橫七八豎的火車上,到不同地方,追名師學技能。年齡跟她們相若的一般青年,則早已四處遊玩,重享受,豈會明瞭字典裏有裝備一詞。

小玲被受薰陶 努力趕上

姐 姐的勤力,滲透妹妹小玲的小心靈,更不自覺的實踐。「她影響我,要我不斷付出,更重要是,學懂珍惜。」小玲珍惜每一個機會,珍惜有機會讀書,讀完中學後, 再考入演藝學院,之後又考進中樂團,這個看似完美的階梯,小玲不以為意,總感不夠,之後,在家姐的鼓勵下,再赴北京中央音樂學院進修。

回港後,在家姐的提醒下,再向自己下戰書,挑戰高胡首席這個職位。Bingo,小玲不再是家姐小紅旗下的樂師,而是高胡組別的小頭目。

同為新一代音樂觀而奮鬥

小 玲的成長過程,家姐小紅的角色,極為關鍵,無人可替代。家姐小紅對妹妹的愛護,不言而諭,對她的維護,相信從她主動強調妹妹有主見的性格,可見一斑。小玲 確實有其獨立主見,她辨識到中國與香港最大分別,就是制度的健全性,而不會訴諸於感覺,或如一般評論家說「不走回頭路」之類的分析。

目下,?姐妹有共同目標,望下一代視音樂為生活的必須品,所以,現時倆姐妹教授的學生們,甚為重視學生與音樂的連繫;不過,妹妹更望再上一層樓,能覓得好的作曲家為自己編寫得一首好樂譜。

後記

做人物專訪,不勝枚舉。但是,今次的訪問,最特別,因為訪問的背景音樂,全是開懷的笑聲,更重要的是,大部份笑聲來自性格較多愁善感,兼自我要求甚高的家姐小紅身上。

點解?我也不知,但我相信,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做足準備,兼拒絕因循,只發出方程式的提問。不要說被訪者悶,我亦悶到頭頂生菇。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