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焦點

網羅城中藝術新聞專題焦點,回應最熱門話題。給獨立創作人、藝團最公平、公開、公正的專題訪問言論平台。

藝發局候選人專訪系列 --- 藝術評論範疇

記者 劉靉 / 實習記者 葉穎姿 | 2013-09-28 00:35:42 | 分享到

  【101焦點】藝發局下月6及7日,將就局內10個藝文界別主席一位,進行新一屆的選舉投票,屆時每名選民有10票,就10個藝文界別選出自己心水的候選人。在10個組別中,藝術評論的候選人可謂不相伯仲,二人同具博士學位,同樣靠一張嘴巴,手執一枝筆,開咪講,寫文評。只不過,候選人盧偉力評論的多是藝術文學,相反,對手王慧麟談的卻以政治為主體。不管主體為何,相信這是一場“君子之爭”。

盧偉力:社會評論不等於藝術評論

  挾著首位香港戲劇博士名銜的盧偉力(圖上),在藝文界內30年,只要在藝文圈內良久打滾又或喜歡聽香港電台晚上的清談節目,無人不識他。不過,舉凡有跟別名Dr.Lo聊過或合作過的人均會覺得他謙謙有禮之餘,步伐悠閒,常常帶點法式情調。直至,他突然宣布參選藝術評論界別,無不令人側目稱奇。不好爭搶的盧偉力坦言,參選是因為社會出現一股新的現象。

  「過去十年間,多人對藝評有誤解,以為社會評論,政治評論或文化評論就可以取締藝評,這樣對藝術發展無好處。藝評涉及多個專業,當中涉及藝術學,美學的概念,這些學說需要特殊的方式再連結起社會、文化、政治議題。為了讓大眾及其他藝術部門的人清楚明白藝評是一回什麼事,所以,我參選。」

  雖然,盧偉力強調自己跟現屆藝術評論主席林沛理是好友關係,在文化評論領域裏更是尊重林,但是,令他思量出手參選畢竟跟去年社會熱論的賈選凝獲藝評獎的文章有關。

  「去年藝評獎獲獎文章衍生的社會討論後,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在灣仔藝術中心舉行了一個研討會,席間更有人提出就藝發局委員投不信任的動議。當晚,我們得出的共識是藝評界別需要有人參選。」

  事實上,要社會普羅大眾甚至藝文界業內人士明白藝術評論是什麼一回事,極需時間與精力,但是,從事藝文工作30年的他卻好有信心,認為自己可以把專業的欣賞簡單帶進社會,他更以剛完成一本配合新高中課程有關藝術教育的教科書為證,並指今天的中、小學生已不如二、三十年前的景象,年青一代早已有機會接觸藝術。

  「讓藝術、美學成為社會通識,觀眾的成份便會不同,社會會有改變,所以,我鼓勵不同水平及平台的評論,這樣可令社會有多點藝術認知,讓業界能分辨,這是要依賴高水平的評論,讓一般有文化的讀者能讀到藝評與一般的文化評論並不相同。」

賈選凝獲獎文章不是藝術評論

  藉《低俗喜劇》批評香港電影低俗的賈選凝獲獎評論文章,問盧偉力是否屬一篇藝術評論的文章?他無須思索便予以否定,「她並無對《低俗喜劇》本身的符號作出分析,再者,她的分析也錯。該電影不是鼓勵低俗,而是只能用這方式尋求生存,這是悲喜劇,多過肆意鼓勵,鼓吹香港人的低俗。《低俗喜劇》不是講香港人有多低俗,而是講港人可以容許低俗喜劇的表現。」

  盧偉力承認,藝術一定跟政治有關連,不過,不是必然,而藝術喚醒人心的效力不下於社會革命,他且以一部電影呈現女性胴體為例,不能簡單以軀體的暴露就分析它是一部淫穢的作品,相反,它可能涉及人口販賣,女性被剝削等命題。「一個藝術手法能呈現政治性,可能較社會革命更重要,可影響一個時代的關心,藝術工作喚起人關心生存的狀態。我不是鼓勵為藝術而藝術,雖然是可以,但是,藝術必須要跟人生有關連。」

  在藝發局安排的論壇上,盧偉力在辯論台上曾說「一旦當選不排除與社會的黑暗面溝通」,再問意指為何,他謂:「我發覺香港現好多不是用純正動機做某事的人,不管背後動機如何但跟那事沒直接關係,我都認為是黑暗面。當我遇到及知悉是誰,我都敢於跟他打交道,所以,我參加論壇。」

  他又謂:「我看的是專業水平,若是專業藝術的藝術工作者,無論意識形態如何,我都尊重專業性,若不是有這高度資格從事藝術的人,即使什麼意識形態,他都不能代表該界別。問題是,專業水平。」

王慧麟:香港文化無分高或低

  這邊廂有候選人專注藝術評論的水平;那邊廂,修讀法律兼一直在平面媒體或者電子傳媒上,月旦時政的王慧麟(圖上),卻明顯以法律人的思維方式嚐試走入藝發局。

  以藝文雜誌《字花》班底而成立的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的會員身份,然後以個人的名義參加競選的王慧麟坦言,自己的參選是因為看罷黃英琦在《明報》出版的一篇有關藝發局被矮化的文章,之後,再發現藝發局突然被關水喉,而感到氣憤,黃英琦眼見他如斯「勞氣」就叫他參選,人稱Max的王慧麟一句「好呀!」就決定了。

  修讀法律的王慧麟明顯對公平性及程序公義特別重視,所以,被三番四次問其個人如何評論賈選凝的文章時,他兜兜轉轉總會返回評審機制的公平性、無法知曉的賽制標準等著眼點,而拒談個人對該文章的看法。但是,他就好肯定《低俗喜劇》反映了香港電影文化的一部份,而香港的文化無分高或低,影片更證明商業成功。

馬逢國更欠藝文界一個解釋

  對於,藝發局少了500萬成為Max參選的導火綫,他顯然有點氣,更認為整個議會的人盲了,馬逢國更欠藝文界一個解釋。「有個代表文化界的議員贏了選舉,但是,藝發局3年間就被削去500萬。我覺得整個議會盲了,因為不只他一人,通過預算案是大夥兒的事,無人講削了錢,我覺得馬逢國應該要告訴大家,他究竟做了什麼,因為他當時負責看體育及藝術的預算開支,為何藝術會少了?我覺得他欠大家一個解釋。」

  他說一旦當選後,如何能協助業界取回應有的500萬?他坦言,一人之力有限,必須要內外合作,既在局內找來共同關注的人合作,但亦要業界在外幫手施壓。對藝發局的運作以致現有的選舉制度,王慧麟更發現問題處處「我覺得奇,何解會是一間公關公司負責選民名單?而不是獨立機構處理?...藝術評論現任主席林沛理在八次大會上,只出席了一次,我們是否應有機制確保委員有高的出席率?」

  要求公開、解釋、訂立清晰機制以致必須與人共議,都是王慧麟認為入局後,要守的原則,事實上,這些原則同樣可在立法會泛民主派議員身上發現,問他會否競逐2016年的立法會選舉,他說「無想過」。「我無想過立法會,因為做得藝發局,就不應該再做其他事;再者,大家閒談時都說要爭多些,所以,無可能有時間再做其他事。選立法會豈非更直接可為藝文界爭取?時間分配先在藝發局,立法會要求非常之高,亦不是只集中看一個範疇,相反,專心做好藝發局的事,因為現在的困境就是資源不夠,還有市民有一個錯覺以為耗費了很多錢,要做一些事先,你講的是第二種考慮,暫時無考慮,你不講我也不知要選。」他更補充,要找公職做,就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他眼中「藝發局較其他更有意義」。

101news

明天預告:藝發局候選人專訪系列 --- 舞蹈藝術範疇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