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焦點

網羅城中藝術新聞專題焦點,回應最熱門話題。給獨立創作人、藝團最公平、公開、公正的專題訪問言論平台。

藝發局候選人專訪系列 --- 文學、電影、戲曲範疇

記者 劉靉 / 實習記者 葉穎姿 | 2013-10-05 00:00:00 | 分享到

  【101焦點】在藝發局10藝術範疇的選舉中,文學藝術界別,現屆文學藝術主席蔡益懷競逐年任,不過,他除了出席藝發局的論壇外,就一直選用文章與選民接觸,相對其競爭對手,同是詩人兼在大學教學的吳美筠而言,吳明顯主動願跟選民接觸,甚至迎接任何質詢與提問;跟吳一樣的還有參選電影及媒體藝術的女電影導演鮑藹倫,她同樣每有選舉論壇,那管官辦或民辦也好,她都出席,更敢於對政治表態。相反,參選戲曲界的劉惠鳴就只出席了一場官辦的論壇,但是,她過去對戲曲的問題上,卻從未缺席,更銳意在下一城,欲透過藝發局給香港的戲曲界發展進行整體性的勾劃。

吳美筠:「社會已有不少資源,並未有好好運用。」

  在香港大學附屬學院出任高級講師的吳美筠(圖上),一直跟文字不離不棄,90年起就陸續出版個人的詩集、小說及散文的文人,更不斷透過出任多項跟文學有關的公職圖增強培育年青一代喜愛文學。但是,她今年再下一城,冀望參選藝發局的文學藝術界別再為文學做多一點點,更深信一直活在低調中的文學,自身有再生的能力。

  「文學由它的發生,到人的討論,重新演繹,整個過程其實都有其再生能力,如紅樓夢,甚至盧偉力、梅卓燕較早時根據已故女作家蕭紅的文本作為藍本,再進行創作,變成一個多媒的作品。其實,不同藝術的媒介有互相再新的能力,我相信不同藝術界別的人,都會有興趣把香港的文學作為文本,作為其藝術作品。」
她又以,也斯的詩作曾被一個粵劇作品加以運用,展示在舞台之上。可惜,這些機會只是鳳毛麟角。她過去曾主動跟不同藝術媒介的工作者洽商,力促他們以本地文學作為藝術創作的文本,她見到有成效,故她承諾一旦獲選後,她會更加鼓勵催生這些事,又會發挖更多業界做,務求香港的藝術界以香港的文學作為藝術創作的文本。她更認為,這是藝發局應該做的事。

  至於不同界別異口同聲希望增加更多資源的訴求,吳美筠有同樣訴求,不過,她口中的資源並非純粹是錢,她覺得,現時社會已有不少資源,並未有好好運用,她覺得只要跟社會資源如一些社區中心、康文署管轄下的地方又或商界,爭取免租場地使用,便可增加更多閱讀、欣賞及交流的機會,即使現時傳媒播放的文藝節目,她都認為可以加插一些文學討論的環節。

  不過,能真正讓文學界可以有更多資源發展,莫過於有商界的支持。她不擔心商界會騎劫文學藝術,相反,她覺得要擴濶商界對藝術的概念,藝術除可為商業機構帶來直接的利益,其實,也可為該機構帶來良好的形象。她以台灣的機場及英國的地鐵為例,人民可隨意看到詩人的詩,立即提升周遭環境的文化色彩。

對蔡益懷在藝發局的表現失望

  面對人越來越喜歡看圖像,少看文字,如何能鼓勵推動本土文學?吳美筠長嘆一聲,娓娓道來,這焦慮其實自她入行時已經出現,但是,文字仍舊存在,縱使,現在已步入撥讀年代,人看的仍是文字,並未完全予以否定。不過,她承認焦慮是有,往後仍會有,所以,她覺得香港的文學人可以做點事,就是不要只集中在紙媒,而是開發更多平台如網絡,發表文學藝術。藝發局更該首當其衝,鼓勵催生。

  滿腹計劃的她,對現屆主席即競選對手蔡益懷的工作表現,明顯有不滿,既不滿他被直接提問,要求交待過往3年的工作或箇中的限制時,蔡卻未有回答,更沒有披露如何把香港的文學推向更高層次,兼同時把文學普及化。吳美筠謂,縱使她理解藝發局內有限制,但是,蔡的表現令她感到失望。

  她希望,憑藉自己在文學界的資歷,當中認識的朋友,能夠團結文學界,讓文學界發聲,不過,她十分明白,她一個人力量不夠,故一旦獲選後,她會收集文學界的需求,然後在局內反映。

  不過,文學界普遍有文人相輕的陋集,問吳美筠如何團結文學界?她說:「人總要有希望,此外,我也在文學界30年,那些文人是一夥,我也清楚。再者,我在不同派別裏也有朋友,希望我這麼多年的人脈關係,可以,一起把文學界團結起來,講文學進步,空間及利益,彼此應無異議。我願意承擔文人相輕帶來的風險。現在,有選票與無選票的人都支持我。文學界要發展,我相信,文學界見到我的文字,也該明白我的心底話。」

劉惠鳴:「八和會館的理事一致認為我是最適合人選。」

  與現任藝發局戲曲藝術範疇主席阮兆輝同是香港八和會館理事的劉惠鳴(圖上),今年首次參選競逐藝發局委員一席。劉惠鳴表示,她參選除了因為阮兆輝想退位讓賢,八和會館的理事認為粵劇界應該由年青人接班,加上劉的公職經驗豐富,例如她參與過油麻地戲院、西九戲曲中心、高山劇場新翼的興建,所以八和會館的理事一致認為她是最適合人選。

  劉除了是八和會館理事,同時也是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的委員,更自組自己的粵劇團兼專為培訓兒童粵劇的團體,被問到再加多藝發局委員一職,能否在時間分配上處理好各項公務,她斬釘截鐵回答︰「這只是一個顧慮。」她謂她所有的職銜都與戲曲有關,而且做的事情、開的會議都是相關的,她認為,若她能夠獲選,看的是戲曲界的整體發展,這對有關界別利多於弊。

  繼官方論壇,劉在訪問中再度強調香港斷層的問題,及交待業界現時解決的方法,她謂︰「因為香港以前受西方教育,我自己讀書年代都是崇尚西方教育,如果爸爸媽媽有錢去栽培子女,都唔會想到叫子女去學習粵劇,也不會帶子女去睇粵劇,子女會去跳芭蕾舞、學小提琴、學鋼琴,這個是斷層主要的原因。近十年八年,我們著手向學校方面發展,在學校灌輸一些思想進去,介紹粵劇是甚麼,又會辦小型講座,表演等,這是我們正在做的工作。」事實上,劉當初踏入戲班,雙親並不支持。「我自己父母都不支持我做戲,因為他們會覺得戲班是比較低下層的工作,沒有出色,賺不到錢,香港是商業性的社會,也受西方教育,一般都會認為講英文,打寫字樓工是較為出色,所以,又反回斷層的問題……我們現在做兒童粵劇教育,其實好大方面都是教育家長的。」

藝發局的制度清晰度不夠

  劉認為要解決斷層問題,不但要教育學校也要教育媒體,她謂如果當選,她希望除了從校長著手,也會從音樂、中文及歷史科老師著手,她會嘗試向教育局爭取增加老師參與戲曲講座後,把現時獲得偏低的學分可以提高。另外,現時一年一度,每逢十一月份最後一個星期日的粵劇日,她希望有更多傳媒報導,她覺得現時傳媒忽略了戲曲界發生的事,她謂︰「傳媒的觸角不夠多」,她又會邀請文化界的記者去聽他們的講座等等。

  除了教育,阮兆輝在現屆藝發局委員會上爭取戲曲界的歷史保存事情,她相信自己若成功當選,定會繼續跟進,將戲曲界的資料、錄像、書籍、舞台演出的講解等等保存下來。提到保育問題,劉的對手周潔冰的政綱上提及到要設立粵劇博物館,劉對此有這樣的回應︰「在沙田文化博物館(圖上)內已有一層是粵劇博物館,如果再開一個,就使到參觀人士要走去兩個地點……如果真的想興建多一個,不如擴大現有那個更為適合。」

  劉謂現時藝發局的制度清晰度不夠,她內心更有數不盡疑問,當中包括今年何以突然放寬選民資格?是否應該放寬給所有藝團?候選人方面,是否專業人士才可參選?藝發局有否篩選過候選人資格等,她說進入藝發局後,這些都是她想知道的事情。

  對於文化局的成立,劉惠鳴謂,她一直支持該局的成立,這樣才能集中處理相關事宜,不過,她認為該局的人選應由關注文化藝術事業及對文化藝術有認識的人來擔任,更指現時很多政府官員對文化藝術不聞不問。尚有另一名參選人周潔冰。

鮑藹倫:最想推動香港的流動影像文化

  上屆電影及媒體藝術候選人有杜琪峯,但是,仍有一名不畏虎的女電影導演鮑藹倫(圖上)敢於挑戰。結果,杜琪峯勝出,但是,這結果並沒有迫退鮑藹倫,今年,她捲土重來再度競逐,不過,對手不再是杜琪峯,而是一直沒有跟外接觸的電影剪接師李紹銘。

  6年前,電影導演鮑藹倫挑戰電影導演杜琪峯,結果鮑藹倫敗陣。鮑藹倫說,當時她已想為業界做點事情。未料,6年後的某日,現屆電影及媒體藝術主席杜琪峯突然跟鮑藹倫說,因工作忙故決定今年不再連任,並問她會否有興趣進入藝發局,更清楚說,若她決定參選,他可以支持。鮑藹倫就這樣捲土重來,提名人上,有杜琪峯三個字。

  杜琪峯的業績,鮑藹倫予以肯定,認為杜出掌主席時,確能成功幫助一些青年人發展,如幫他們開拓海外的渠道發表自己的短片。所以,她認為藝發局仍是一個可以推廣電影藝術的渠道。

  推動香港的流動影像文化是鮑藹倫當選後想做的,她很關心整個香港的媒體生態(mediascape),她關注媒體成為公共空間這樣事情的發展。她謂,喜歡電影藝術的人不止是電影工作者,利用工餘時間拍片的人也不少,她關心的是獨立的媒體,如網上媒體,在那裡她看到社會活躍份子或普通市民拍的短片,但他們在藝術領域裏沒有人協助他們提升自己拍片的水平,又沒有人幫忙宣傳等。

  她指,現時香港的獨立電影和微電影各有不同發展,他們雖然仍能擁有專業的拍攝器材、找到著名的導演或獲得一大筆資金拍攝,但是,獨立電影就沒有電影公司做製作,而微電影就已經變得商業化。他們的資金申請除向政府外,還有商界,相反,鮑藹倫較為關注的是執筆的評論人「政府更應該幫助電影評論、書籍、歷史文獻、教育和沒有商業考慮的電影」。

所有藝術創作都是二次創作

  對於,不少香港電影人北上拍戲,放棄香港電影業的問題,鮑藹倫認為這並不是問題,更質疑電影人是否需要長期留港拍戲。縱然她承認的確少了電影製作人拍一些只供香港市場的戲,但是,業界仍然有有心人留港拍攝香港本土或忠於自己意念的電影,她更以叫好又叫座的《狂舞派》為例。她又說,香港與中國大陸根本是兩個不平等的市場,香港是一個自由、開放的社會,不過,有些香港電影製作人卻認為北上拍電影,才賺到錢生存。她不認為這是問題,因為他們有選擇權。

  但是,談到影響創作深遠的「二次創作」問題,鮑藹倫直言︰「所有藝術創作都是二次創作,我無可能不支持這個概念,之前版權這件事本身與政府的政治企圖拉上了關係,所以有這麼多不同的討論。」她強調,創作人的動機很緊要,很多時候二次創作的人都不是為賣錢,版權擁有者是要被保護,但鮑藹倫認為他們同時也不可以阻礙別人發揮創意。

  對於藝文界批評藝發局已淪為一部「派錢機器」,鮑藹倫認為,藝發局要清楚自己在藝術文化界的角色。現時,有一班對藝術文化有認識及有心人出來推動香港的藝術文化,可惜,政府卻不珍惜。至於選舉制度,她感到氣憤並直指現時制度有很多漏洞,明顯出現「種票」跡象。鮑藹倫認為,藝發局和民政事務處應該就這個能讓人種票的機制負上責任。

  她說自己一旦獲選,率先會了解清楚藝發局的撥款機制如何及款項運用是否適當。她希望,藝發局不只是給予一次性資助,而是應該運用這筆撥款來推動藝術文化的長遠發展。現時,電影藝術範疇只分得600萬的撥款,鮑藹倫認為這筆資金有限。要做到改革,鮑藹倫希望找到理念與她一致或相近的委員一起推動。

101news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