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真集

101藝術新聞網找來一眾爬格稀有動物及創作野生動物,自組小型文化藝術動物園,讓更多獨特的文化藝術發揚開去!歡迎各位入場參觀,費用全免。如被「咬傷」或「感染」,噢!閣下自理~

飲茶

彭念真 | 2006-08-10 02:59:12 | 分享到

那天陪當完通宵班的父親飲茶,在他低頭吃蝦餃的時侯,我發現他的皺紋已經和記憶中的祖父一樣深。忽然想,父親曾經和祖父一起飲過茶嗎?

從第一次的飲茶經驗開始仔細回想。幼時住鄉村,家貧,飲茶從來不是消遣節目,童年時代稀少的幾次飲茶經驗,都是拉著祖父衣袖子去的。鄉村有兩家茶樓 ── 都老老實實的叫「茶樓」,不是甚麼海鮮酒樓、魚翅酒家之類的。祖父常去的一家,沒有名字,在碼頭旁邊,比較遠,但價錢好像便宜一點。

幾乎所有舊式茶樓的風光都濃縮在那片段回憶裏,痰孟和雀籠,懸在天花的吊扇,點心盤托在腰腹的點心阿姐,油膩膩的地板散布食物殘渣和骨頭,收銀機放在擺香煙的玻璃櫃上,老人嘰嘰呱呱的方言夾雜不分省份的咳痰聲,往後多年每次想起,如同電影重播般歷歷在目。當中,彷佛沒有父親。

食物味道倒是已經忘得一乾二淨,只記得叉燒包甜得喉嚨痛,但因為又便宜又飽肚,每次都硬被餵下大半個,留下了陰影,是以現在絕對不點叉燒包。父親愛吃甚麼點心?毫無印象。父親知道祖父愛吃甚麼點心嗎?大抵也不。祖父與父親同桌共餐,只記得在大年夜罷了。

當飲茶終於成為日常生活其中一個組成部份,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的回憶已經像前生般模糊,知道經歷過但毫無實感和思念。父親一度相當熱衷飲茶,家族親子活動以相同方式延續,雖然中間隔了近二十年的斷層,人物關係也略微拉近,桌上卻不變地沉默,在吞嚥啜飲與翻報紙的動作之間,中國人的親情似乎注定內歛 ── 無論是扭曲腐壞假其之名行惡質之事,還是暖洋洋喜滋滋以犧牲為樂務求養兒防老。

不過,畢竟是近年才培養的習慣,總是有點格格不入。近來家庭飲茶聚會也減少了,大家都沒有力氣繼續這個不怎麼必要的活動,遊戲不再新奇,生活還是按照慣常的步調比較舒服,吃早餐的,還是覺得奶茶咖啡三文治更合胃口,不吃早餐的,也不需要勉強早起然後睡回籠覺。

偶然一家子出門飲茶,父親依然雀躍 ── 是補償,還是單純享受一盅兩件,我無意探問了,只是,如今總不忘來一壺上好的香片,父親愛喝這個。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