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字講

本欄園地公開,歡迎投稿。每篇字數為1000至1500字。內容有關香港文學的評論、論述,評論對象除了香港文學的出版或發表的作品,也可包括文學網絡、活動、獎評、現象或個別最近而具爭議或討論性的作品。不接受出版推介宣傳、攻擊。來稿請連同姓名(收取稿費戶名)、發表筆名(如適用)、聯絡地址及電話、50-100字作者簡介及近照一張。投稿請電郵至HKLitCritics@gmail.com。如撰寫書評,請附封面jpeg 300 dpi圖像。一經上載發表,將獲發薄酬。人手所限,恕不設退稿,倘兩個月內不獲通知,請自行處理。

從《結緣兩地:台港文學鎖憶》中看翻譯

宋子江 | 2014-03-02 00:00:00 | 分享到

  【港人字講:宋子江】《結緣兩地:台港文學鎖憶》(下稱《結緣兩地》)一書流溢著鄭樹森教授對台港文壇往事的回憶。鄭教授作為親歷者,以文學刊物為單位,大致上按時間順序,逐一回顧刊物編輯以及其中的人情軼事。劉紹銘教授在《蘋果日報》上發表的文章〈長溝流月去無聲〉很好地介紹了這本書,也補充一些劉教授自己的回憶。《結緣兩地》一書就好像一壇美酒,喝完讓人五味雜陳,讀者大可根據自己的閱讀口味,從書中各取其好。筆者對文學翻譯比較感興趣,從鄭教授的著作中看台港的文學翻譯,也有別樣的酒香。

  《結緣兩地》的第一章「《大學雜誌》與白色恐怖」就吸引了我的注意。鄭教授回憶自己當年在台灣為環宇出版社「弄了一個專門翻印舊書的品牌叫『萬年青』。有些書我從香港帶去,就拿掉犯禁的作者或譯者姓名影印重刊,多是一九四九年前的」(頁24),其中包括馮亦代的譯作《蝴蝶與坦克》(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著)和《現代美國文藝思潮》(卡靜Alfred Kazin著),還有卞之琳的譯著《紫羅蘭姑娘》(衣修午德著)等等。鄭教授在《結緣兩地》中為譯者正名的做法,也不失為一義舉。鄭教授當年爲了使書籍得以出版,以餮讀者,把譯者的姓名拿掉也實屬無奈,原因想必也是該章標題中的「白色恐怖」。值得補充的一點是,馮亦代譯的《現代美國文藝思潮》是上海晨光出版公司「美國文學叢書」中的一種,該叢書於1949年出版,還得到美國新聞處的資助。這本美援產物輾轉數十年後,在戒嚴時期接受美援的台灣,需要以抹去譯者名字的方式登場,令筆者對時局變幻不勝唏噓,對台港冷戰文化與翻譯的複雜性又有了新的認識。

  鄭教授從香港帶過去台灣出版的稿件不計其數,其中就為晨鐘出版社帶去卡夫卡小說《城堡》的中譯:「因為台灣的出版禁忌,不敢標出譯者,只化名『熊仁』,即是姓熊的某人的意思,結果此書賣得很好,成為很多人看的卡夫卡作品」(頁70-71)。這本書的原版,想必是譯者署名「熊熒熹」,由火炬出版社於1956年在香港出版的《城堡》。火炬叢書隸屬於友聯研究所,其右派的背景昭然若揭,為何在台灣還要化名出版呢?至於譯者「熊熒熹」,筆者多番查閱,也沒有發現關於這位譯者的任何記錄,想必也是化名。筆者只能猜想鄭教授知道譯者的真實身份,而出於保護譯者的原因,才將其姓名再化一遍吧。刪去或更改譯者的名字是許多台灣戒嚴時期的出版社都採取的辦法,例如新興出版社、正文出版社、遠流出版社等等,也是政治掛帥的時代逼出來的出版現象。

  在1960年代,香港的出版社也並非沒有翻印舊書和刪改譯者姓名的現象。近年興起一個名為「翻譯偵探事務所」的部落格,由台灣師範大學賴慈芸教授主理,其中的文章列出了許多台灣在戒嚴時期出版的,刪除或更改譯者名字的書,挖掘這些書的來龍去脈,為許多譯者正名,其中談到「吳明實」這個譯者。美國新聞處轄下的今日世界社就翻印了上海晨光出版社在1949年出版的兩本書:《溫斯堡•俄亥俄》(Winesburg, Ohio,原作者為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譯者是吳岩(原名孫家晉),和《華爾騰》(Walden,原作者為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譯者是徐遲。今日世界社把兩本書的書名分別改成《小城故事》和《濱湖散記》,譯者變成「吳明實」(即「無名氏」的諧音)。當時今日世界社的譯者隊伍群星薈萃,給出的稿費也非常有吸引力,出版了許多美國文學作品。該社的出版物,裝幀優美,價格便宜,往往是在香港印刷出版,然後被發行到台灣、馬來亞、新加坡等地,宣揚美國意識形態,散播美國文化霸權。或許在台灣當局看來,孫家晉和徐遲兩位均為「附匪作家」,皆在犯禁之列,該社才將改掉譯者的名字,可以說是一種文化政治行為。

  無論是環宇出版社的《現代美國文藝思潮》,還是今日世界社的《小城故事》和《濱湖散記》,都不難看出原譯本的流向:從大陸到香港,再從香港到台灣。冷戰時期的香港被夾在中間,比閉關鎖國的大陸和戒嚴時期的台灣,有相對寬鬆的出版環境,同時也成為左右兩派的文化政治角力場,翻譯在這場角力中也充當一大角色。左派有上海書局、學生書店、今代圖書等在香港重印大陸的譯著,而今日世界社、人人出版社、友聯出版社等則在香港進行與左派針鋒相對的翻譯活動。劉紹銘教授在其文章〈長溝流月去無聲〉中,認為鄭教授在港台之間「扮演希臘神話中信差Hermes的角色」。筆者認為冷戰時期的香港也在大陸和台灣之間充當了信差的角色,而通過閱讀《結緣兩地》,在鄭教授的身上看到香港的縮影。【101】


作者簡介:宋子江,詩人,詩譯者。曾著詩集數本,詩翻譯二十多本。2013年獲意大利諾西特國際詩歌獎(Premio Modiale di Poesia Nosside)。現職為香港嶺南大學人文學科研究中心研究統籌主任。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