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字講

本欄園地公開,歡迎投稿。每篇字數為1000至1500字。內容有關香港文學的評論、論述,評論對象除了香港文學的出版或發表的作品,也可包括文學網絡、活動、獎評、現象或個別最近而具爭議或討論性的作品。不接受出版推介宣傳、攻擊。來稿請連同姓名(收取稿費戶名)、發表筆名(如適用)、聯絡地址及電話、50-100字作者簡介及近照一張。投稿請電郵至HKLitCritics@gmail.com。如撰寫書評,請附封面jpeg 300 dpi圖像。一經上載發表,將獲發薄酬。人手所限,恕不設退稿,倘兩個月內不獲通知,請自行處理。

考掘歷史的神態

陳錦輝 | 2014-06-15 11:42:09 | 分享到

從鴨仔團的角度讀《歐洲12國16天遊》(二)

  【港人字講:陳錦輝】印象中兒童故事裡的騎士世界總有城堡,而古堡例必藏龍。既然藏起來,又如何得見?

  馬老闆說歷史,也說書,但既不是穿鑿附會的歷史小說,也沒有歷史學家的考證。作為歷史的旅人和說書人,他不為轉述過去而書寫,更不在乎能否將這些那些歷史事件一一擺放在筆直的時間之箭上。對於只求到此一遊的鴨仔旅客來說,講述歷史的導賞員的神態,比起講述的內容本身更加吸引。猶太拉比二千年來不輟考究和詮釋先祖的律法經卷,無止境的理性鑽探呈現出瘋子般的熱情,而這種形象在卡夫卡筆下怪誕的眾生相中並不罕見。獨具慧眼的德國文人本雅明曾經說過,傳承過程本身要比傳承的真理內容更令人著迷。的確,書呆子埋首讀一本書的癡呆面孔,比起書本記載了甚麼可能更有趣。不過,這些猶太拉比和卡夫卡筆下的怪人難免瀰漫一種封閉的神秘色彩;相比之下,馬老闆的鴨仔團和小人物則平易近人得多。從一開始讀者就屬於這個鴨仔團,沒有眉頭深鎖的拉比,沒有迷失自我的K.,連久別重逢也沒有,只有相逢何必曾相識的鴨仔團友。

  書中最令人注目的角色自然是博學多聞、擅長將歷史故事娓娓道來的說書人馮先生。馮先生是書店老闆,書店老闆自然有他的藏書,就算家裡沒有太多擺放書本的空間,放在書店的書在賣出之前,也勉強可以說成是老闆的藏書。如小說中馮太太所言,馮先生「是賣書人也充當書的養父,十多年來對這些書不離不棄,每天在店裡執拾情潔,盡量令書本保持新淨,有顧客來則盡力推介,好讓書本找到好的歸宿」。馮先生照顧書本無微不至,不少書擺足十年,可能只因為頁面破損或書角殘缺等小瑕疵而無人問津。馮先生藏書也賣書,但他沒有藏書家的癡狂和執著,也沒有生意人的市儈和算計。

  如果不問那兩筆小說和現實的界線,馮老闆也可以是另一個馬老闆。自從曙光書店結業,馬老闆早已不是老闆。我們仍偏執地稱呼他老闆,也不過歷史使然。馬老闆讀那麼多書,現在也寫一本關於歷史的書。本雅明說得妙:對收集書本珍本的收藏家而言,在眾多獲取書本的方式中,最令人讚賞的方法就是親自寫一本書;作家不因貧窮而寫書,他們雖然有能力買書,卻嫌那些書寫得不夠好,索性自己寫一本好了。既然曙光不見了,馬老闆是否要將他看過的書和從之而來的啟廸,都借書中小人物說成一部小說,親自說一次書?如是者,即以說書為藏書,果真讀書人的極致。

  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 又說,一個藏書人每攻佔一個陌生的城市,便將那些既不顯眼又偏僻的古書店看成一幢偌大要塞,每座城市就在藏書人尋書的步操中顯現自身。而更意想不到的是讀馬老闆的小說竟然令我們以全新的方式經驗本雅明的話:小說中每一單元都是一日,每一日都是一兩三個城市,而每個城市都是一座等待讀者攻佔的要塞。對讀者而言,小說讀得怎樣,讀不讀得完,書有多好看,過程有多興奮或沮喪——亦即小說本身的readability——全 視乎伴隨這些城市的歷史和故事如何啟廸我們。城市如要塞,中世紀的要塞自然是城堡,古堡何止藏龍,還有故事留待我們細味,而當中一些故事,或許跟我們香港自己的過去有關。【101】


個人簡介:陳錦輝,社區學院教書,基督徒,閒人,容易疲倦。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