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字講

本欄園地公開,歡迎投稿。每篇字數為1000至1500字。內容有關香港文學的評論、論述,評論對象除了香港文學的出版或發表的作品,也可包括文學網絡、活動、獎評、現象或個別最近而具爭議或討論性的作品。不接受出版推介宣傳、攻擊。來稿請連同姓名(收取稿費戶名)、發表筆名(如適用)、聯絡地址及電話、50-100字作者簡介及近照一張。投稿請電郵至HKLitCritics@gmail.com。如撰寫書評,請附封面jpeg 300 dpi圖像。一經上載發表,將獲發薄酬。人手所限,恕不設退稿,倘兩個月內不獲通知,請自行處理。

從《無拘界》到《水泥邊》——舒巷城的專欄文字

吳廣泰 | 2014-09-28 09:49:17 | 分享到

  【港人字講:吳廣泰】舒巷城創作面向十分多,以他的小說較為著名,如:〈鯉魚門的霧〉、《太陽下山了》等,以上這些都是香港文學作品中的名篇。舒巷城的詩歌不論是新詩還是舊體詩亦同樣優秀,而特別是他一系列七十年代時所著有關城市發展的新詩,更是記錄了那個時代的香港面貌。相對而言,舒巷城的散文創作較少人提及,更甚至受到忽視,但其散文創作數量和質素絕不比小說和詩歌低,現在仍能在坊間找到的舒巷城散文集有七本,按出版次序是:《夜闌瑣記》、《燈下拾零》、《淺談文學語言》、《小點集》、《無拘界(上卷)》、《無拘界(下卷)》和新近出版的《水泥邊》。

  《水泥邊》可說是《無拘界(上、下卷)》的續篇,三者所收的文章皆是《香港商報》上連載發表,而所用的筆名是尤加多。《無拘界(上、下卷)》中的作品皆在《香港商報》上的「無拘界」這個專欄上連載,連載時間為兩年又八個月。舒巷城的「無拘界」緣自街邊賣武者募款的習語:「多多益善,少少無拘」,也是作者寫作毫無拘束,同時更是文體不拘,而「界」可視為一個園地。舒巷城苦心經營而且亦貫徹「無拘」的概念,他曾概括這些專欄文字:「生活感受,詠物抒懷,旅行雜寫,讀書體驗,談曲說藝,涉及詩詞,甚而上天下地,人間趣事,連寓言式世情等等,都可以任我執筆或零碎地「記」之⋯⋯」,舒巷城所言非虛,他在《無拘界》中每篇文章各具心思,題材也包羅萬有,有時會談電影,有時會談時事,更會談一些生活感受,而這個專欄最奇特的地方是他還會刊登新詩或打油詩,真正做到了「無拘」的境界。這些文章雖不是洋洋萬字的大作,每篇也不過是四、五百字,但言簡意賅,而且感情真摯,彷彿是作者親身分享個人近期的所見所感,而讀者一看便覺得與老朋友閒聊一樣,份外親切。由於這個專欄維持了一段時間,如果想了解作者這段時間可從這些文章入手,而這段時期的文字更達三十八萬餘字之多。

  「水泥邊」是緊接「無拘界」在《香港商報》上連載的專欄,但由於當時《香港商報》的人事變動,令「水泥邊」這個專欄只連載了四個月左右便告結束,而「水泥邊」的完結亦標誌著舒巷城晚年在報章專欄寫作的結束,所以「水泥邊」是他在報章上最後的文字。這次專欄雖然改了名字,但舒巷城寫作的方向仍是沒有改變,仍是「無拘界」為主。舒巷城把名字定為「水泥邊」亦頗有心思,他認為自己與水有緣,自小已在水邊長大,加上他長大了所到的地方亦與水字相關,因此他便用「水」字,而泥是因為他想起在戰時走過多少泥濘的路,便決定用「泥」字,而把「水」和「泥」字放在一起又是另一個境像了,就如現在的香港是鋼筋水泥所構成的世界,而希望把當中的所見所感表達出來。其實「水」是人類所必需,而「泥」在中國傳統就有故鄉之意,而這兩樣合起來便成了香港,可見香港在舒巷城心中有無法取代的地位,因為這裡是他的根。

  在《水泥邊》中會發現香港專欄正在萎縮的情況,如在開首的〈前記〉中竟然因字數限制而把文章中某些句子刪去,而這個情況亦不只出現一次,可見本已是寄生在報章中的香港文學在九十年代初生存空間更愈趨狹小。【101】



作者簡介:
吳廣泰,香港公開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碩士,現職香港公開大學遙距課程導師,研究範疇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及香港文學。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