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字講

本欄園地公開,歡迎投稿。每篇字數為1000至1500字。內容有關香港文學的評論、論述,評論對象除了香港文學的出版或發表的作品,也可包括文學網絡、活動、獎評、現象或個別最近而具爭議或討論性的作品。不接受出版推介宣傳、攻擊。來稿請連同姓名(收取稿費戶名)、發表筆名(如適用)、聯絡地址及電話、50-100字作者簡介及近照一張。投稿請電郵至HKLitCritics@gmail.com。如撰寫書評,請附封面jpeg 300 dpi圖像。一經上載發表,將獲發薄酬。人手所限,恕不設退稿,倘兩個月內不獲通知,請自行處理。

香港文學的有機種植

吳美筠 | 2015-01-18 00:00:00 | 分享到

  【港人字講:吳美筠】當代的閱讀人口和生態已全面在城市中受即時網絡和撥讀文化所覆蓋,要維持香港文學的有機性,評論不可或缺。然而當香港已進入e世代,大眾閱讀及寫作模式瞬息萬變,試想,本港家庭使用寬頻上網的普及程度已達到83%,使用流動數據服務的流動電話用戶數目達1250萬以上。而2013年第一季香港的智能手機普及率達63%,居亞太區第8位。隨時上網使我們以為電子書正衝擊和改變傳統印刷書籍的出版生態,忽然發現連書的概念都省了,直爽爽的人人皆作者算了吧。

  即或如此,我們仍惦記著,現今香港的大眾媒體中,甚少給予文學評論發表的機會;即使有發表的機會,其傳播狀態是掛單於絶無僅有的文學「雜誌」──較恆常刊出評論的《城市文藝》、《字花》、《香港文學》,當中即或有一本叫《文學評論》的文學雜誌讓業內發表文學評論作品,卻未能開拓風氣,尤其針對香港文學的評論發展滯後。這些絶大多數受資助才能生存的傳統雜誌模式,靠賴形形色色的助養有時顯得胼手胝足、面目模糊。以評論作主題的出版在行銷上十分困難,即或近年勃生熱心文青,開創較接地氣的文學情趣,評論始終秉守在紙本出版的養植場,到底有沒有另闢莊園的空間和勇氣?

  在網絡時代下,文學評論需要甚麼土壤來生長,它要怎樣改變和調整自己的論述方法──這是一個文學評論發展的問題,亦涉及如何將文學評論介入大眾閱讀視野和眼球裏的問題。

  思考絡網這第三媒體怎樣擒住閱讀的眼球,雖然不是文學評論的主要議程,但它提供的即時性、能動性、廣泛性,以及文字空間的彈性,著實使未能暢論的民間評論達人不得不上載以為快。我們固然討厭網路時代並沒有殺死文字,很多默默耕耘的作者,意見獨到,認真的寫下去,真的不能少覷。2014年1月自資闢開《港人字講》以小規模小格局的形式探索評論空間的可能,其實也沒有真正擺脫寄養的命運,一如文化評論一向寄養於網絡新聞平台一樣,它不成獨立的平台,卻自給自足,像我數年前,有機自耕文化尚未復興的時候,嘗試非常小規模的有機種菜一樣,用最原始最不催生的方法思考霎眼催生豐收假象的化肥和化學滅蟲的可怕。有機耕種的收成多給大自然的小生物所共享,但後來發現,這還不夠徹底,有機不但在肥料和農藥,還在於泥土的有機性。地若不是有機的,耕作十年八載便貧瘠。這經驗教我聯想起一鷄死一鷄鳴這句對文學雜誌的魔咒,我們到底需要怎樣子有機的種植有機的土壤?

  《港人字講》既無稿費,也要求專業的編輯工作,作者更要露了「真身」,以評論的文責負擔抗衡網絡的虛擬隱藏,在新興的網絡時代仍取用「手作仔」的經營手法,竟也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新晉評論人曾卓然、馬世豪、梁家恆、陳錦輝、宋子江等崛起,當中有作品更讓編輯青睞,結集成書出版,收入《讀書有時》III;又發現更年輕的朱嘉榮、吳廣泰、鍾小龍、譚家倫……當然專業寫手廖志強、梁偉詩、鄭政恆也不計較稿酬出手,起了示範作用。去年年尾,一個名為「字蝨」的文學評論網站啟動,又是以貶為褒的字趣。幾個年輕學院人,咖啡杯裏論得失,爬梳文本變蝨子作謙語,同樣以網絡開局,當中不少中大人的身影。除了喜見熟識的陳子謙、郭詩詠、譚以諾、李維怡,還有何以、山怪、新之助等面孔,剛在去年憑〈論劉以鬯《吧女》中的女性與香港形象〉奪得中文文學獎文學評論冠軍的李薇婷擔任該網站編輯。一時小楊春起來。

  網絡的有機性自是隨生隨長,但寄養不寄生,從接受到得到反應甚至擴大市場周邊生態,我們發現以香港文學為評論主體的平台作為文學土壤,可能是藝文界另類的生還空間。事實上,在這隨身寫隨時貼,人人皆可上載,人人皆作者的世代。我也不時質問,還需要一個固定的、有嚴謹編輯工序的、甚至可規劃的所謂網絡平台嗎?不過,一如很多網絡文學作品,難免都會遇上由紙本到網絡,由網絡到紙本的歷程,我們便不期意想起典藏意識和經典化的魍魎。如果成立學會,又自甘囿限於香港文學四字,於範疇,於行銷,於命名策略,是沒有好說的牢固傳統的了,但背後為邊緣的邊緣打氣,以小見大,暗角撒光,又不無一點義舉況味。

  他日回頭抽離想看,不是甚麼人做了甚麼事,後人總想勾尋的,是甚麼人寫了甚麼字。要促成一些評論發生,總得讓一些事情發生的。【101】

2015年1月17日寫於香港文學評論學會創會。

作者簡介
吳美筠,本土詩人,文學人、藝評人、學人。研究時想創作,創作時想上街,上街時想寫詩,寫詩時最快樂。首位香港文學雙年獎詩獎得獎者,曾辦多種香港文學刊物並任編輯。出版《時間的靜止》、《第四個上午》等多種。現任香港藝術發展局委員兼文學組主席、香港大學高級講師、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創會董事、香港文學評論學會創會主席。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