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字講

本欄園地公開,歡迎投稿。每篇字數為1000至1500字。內容有關香港文學的評論、論述,評論對象除了香港文學的出版或發表的作品,也可包括文學網絡、活動、獎評、現象或個別最近而具爭議或討論性的作品。不接受出版推介宣傳、攻擊。來稿請連同姓名(收取稿費戶名)、發表筆名(如適用)、聯絡地址及電話、50-100字作者簡介及近照一張。投稿請電郵至HKLitCritics@gmail.com。如撰寫書評,請附封面jpeg 300 dpi圖像。一經上載發表,將獲發薄酬。人手所限,恕不設退稿,倘兩個月內不獲通知,請自行處理。

剛柔並濟——記「香港文學打到來------武俠小說中的真功夫與文學的虛構性」

吳廣泰 | 2015-05-18 11:53:03 | 分享到

  【港人字講:吳廣泰】香港文學評論學會與香港中央圖書館合辦的「文學月會2015--香港文學動起來」講座系列在二零一五年五月九日舉行了第二次的系列講座,講題是「香港文學打到來------武俠小說中的真功夫與文學的虛構性」,是次講座邀請了作家葉曉文小姐和香港樹仁大學新聞及傳播學系副教授黃仲鳴博士作為講者,是次講座反應非常熱烈,全場近乎爆滿。

  講座開首,主持人香港文學評論學會理事之一馬世豪先生指出文學與武俠的關係,他指出武俠小說是「功夫與想像的虛構真假互換」,真實的功夫招式經作家想像後再以文字的方式展示在作者面前,而這亦是武俠小說引人入勝之處,在現實生活中,大部份人皆未有修練功夫,只能在書中這個武俠世界馳騁。而香港的武俠小說又有分新舊,現在廣為流傳的金庸、梁羽生等小說是「新派武俠小說」,當中運用了西方的寫作手法,如內心獨白、又運用了電影式的分段、曲折離奇的劇情、再加上傳統中華文化的思想內涵,當中博大精深,引人入勝,更營造了一個龐大大的武俠世界,但在當中最基本的功夫為了迎合讀者的口味,往往卻變得失真,而「新派武俠小說」彷彿到了樽頸位置;而部年卻興起了一些標榜「真功夫」的武俠小說興起,如喬靖夫的《武道狂之詩》,這好像是對「新派武俠小說」的反抗,但實際上,標榜「真功夫」的小說一早已有,不過是「消失了的小說」。

  接著,講者黃仲鳴博士發言,他指出標榜「真功夫」的小說在三十年代已出現,但那時是叫作「技擊小說」。「技擊小說」在三十至六十年代十分流行,而最為特別的方面是這些「技擊小說」的作家皆是習武之人,因此書中甚少神怪,只有實橋實馬,一招一式皆有所本;而另一個有趣地方是這些小說大多以「廣府話行文」,因此亦可稱為「粵廣派技擊小說」。這些小說另一有趣地方是大多的主題皆與南少林有關,而這些作品皆源自晚清佚名所著的《萬年青》一書。「技擊小說」有一個非常鮮明的主旨,在朱愚齋的《粵派大師黃飛鴻別傳》中,他指出希望國人能追求尚武精神、能強身健體,而且更是記錄武術之人,望其不至失傳;從以上可見「技擊小說」的前題是要真實。另外黃仲鳴博士亦列舉了多位「技擊小說」的名家,如鄧羽公、崆峒、念佛山人、大圈地膽等,而當中最為出色的便是我是山人,其所著的《三德和尚》更是「技擊」與「情感」兼備,其寫作手法亦有別於其他作者。粵港派技擊小說風靡一時,最為大眾琅琅上口的,當為黃飛鴻、洪熙官、方世玉等少林弟子的事迹,在八十年代更改篇為電影,進佔了流行文化。

  其後,講者葉曉文女士分享其創作歷程,她自小愛好文學與漫畫,便將二者結合寫成〈殺寇〉這篇小說,故事主要講述:漫畫家在漫畫雜誌上連載〈殺寇〉,由〈殺寇〉漫畫主角明代的戚繼光性格上的改變,引申到漫畫家在「理想」和「現實」間的衝突,作者在創作期間參考了大量明代的資料,如明朝的武器、戚繼光的著作《紀效新書》等,更以文字描述分鏡,又把文字轉換成圖像,希望以圖像和文字結合尋找更多的可能性。而葉曉文女士的近作《尋花——香港源生植物手扎》更帶出植物與文學的關係,她指出在武俠小說出現的植物、藥物皆是有本可尋,如斷腸草、曼陀羅花、朦汗藥等。

  在講座最後,更邀得《武林研究室》主持、年青的武術愛好者和技擊小說讀者黃浩棋,即場復刻技擊小說的功夫,讓大家了解小說的功夫描寫與真實功夫的差異,帶領聽眾由虛構來到真實。他更分享作為武術愛好者,如何看待這些技擊小說的功夫描寫和現實的功夫的關係,例如技擊小說通常運用很多形容詞和比喻來詳述武打過程,但事實上真實的武打可能只是連續出拳的意思,但小說的描寫擴大了讀者的想像,成為重要的文學元素。

  總括而言,技擊小說和武俠小說的真真假假,耐人尋味,但從三十年代至今天,皆肩負了大眾市民的江湖想像的工作,就算現在不3D甚至4D的武電影當道,但不少這類電影的故事來源,其實來自技擊小說和武俠小說,希望大眾能更重視這個文學傳統。【101】

作者簡介:
吳廣泰,香港公開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碩士,現職香港公開大學遙距課程導師,研究範疇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及香港文學。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