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壇隨筆錄

在文化藝術的大花園遊走,可以結伴同行亦可孤芳自賞。但這個天花亂墜、色彩斑爛的大花園有時卻可能幻化成一個大迷宮,置身在裡頭而迷失方向,如有大師指點迷津頓時重臨花園。本欄目邀請城中名家隨隨數筆,希望能令各位拓闊思路、更進一步。

16年後的《狗臉》你還懂得嗎?

鄧偉傑 (同流劇團藝術總監) | 2010-02-17 01:59:10 | 分享到

從學習演技至留學巴黎跟隨默劇大師馬塞.馬素修讀默劇原是一種緣份,感謝鍾景輝老師的鼓勵及支持,我才有機會到外地把眼界擴闊打開。與《狗臉的歲月》的緣份更可說是意料之外的收獲,這劇本就好像為我度身訂造般,把我當年所學的演技及默劇結合在一起。有別一般獨腳戲,此劇對形體及聲線的要求特別高,尤其有數幕需要連續轉換多達廿個角色,因此對演員的挑戰很大,但同時亦讓我能發揮多年所學。能夠遇上這個戲,我不得不多謝陳桂儀小姐及同流的另一位創辦人陳敏斌先生,沒有他們的轉贈告知,我在16年前是沒有機會演譯這個劇本。

獨腳戲對很多觀眾來說可能會誤解為棟篤笑,而笑亦好像成為了今日觀劇的標準般,你不難在散場時聽到觀眾與同行的友人作出一些評語:好好笑/都唔好笑/中間有點悶… 等等。那「悶」的感覺究竟是來自演員的表演,內容中不夠笑話,又或是大家現在進劇場時的首要條件就是希望「笑」?一齣好的獨腳戲除了可以欣賞演員的表演技巧外,更重要的是內容、故事背後的訊息,及引領觀眾進入一個想像的世界。

故事的背景雖然與我們香港的朋友們有一段距離,但故事中所帶出的寓意是希望大家能像劇中的主人翁般懷著赤子心,重新審視自身的童年所遭遇的一切。《狗》劇並不是一個大戲,沒有大感情大事件,也沒有為人熟悉的社會熱門話題,只是以一個倒敍的形式,訴說一個小孩成長時所看的事物。生存、死亡,友情、愛情,宗教、學校、幻想及回憶等,都在戲中的十段小故事呈現了出來。

十六年後再有衝動重新演譯這個看來已對我來說是「超齡」的劇目,源自回港後我都是一直為不同劇團擔任導演,總有些時候希望可以製作一些我自己喜愛而其他劇團未必合適的劇目時,便想起了再次「啟動」同流。今天再看《狗》劇再看「同流」都有著一種新的感受及寄望,再與五位新的幹事成員共事,期望互相能產生更多的化學作用,更多新的啟發。

喜歡「鄧偉傑」而入場的觀眾,希望在看罷《狗》劇後更可認識這位演員劇場工作者對劇場的喜好及理想。因《狗》劇的題材而入場的朋友或舊有支持者,會開始對「同流」的群體力量及抱負加以支持及鼓勵。而對我來說更重要是,看罷《狗》劇,能令你們找回一些內心裡的孩童記憶,那時候的「純」、「真」,那時候的「簡單」,那時候的「求知慾」,那時候身邊有否曾經出現過一位如「Marcel」的朋友?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