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壇隨筆錄

在文化藝術的大花園遊走,可以結伴同行亦可孤芳自賞。但這個天花亂墜、色彩斑爛的大花園有時卻可能幻化成一個大迷宮,置身在裡頭而迷失方向,如有大師指點迷津頓時重臨花園。本欄目邀請城中名家隨隨數筆,希望能令各位拓闊思路、更進一步。

阿姆斯特丹再發現

余振球【劇場空間】創作總監 | 2011-09-28 22:03:28 | 分享到

在荷蘭(The Netherlands) 讀書的曰子,差不多每隔一個周末,都會到「愛母詩河的堤灞」(Amsterdam)。游走於劇場、酒吧、咖啡屋( 是 cafe, 不是 coffee shop!) 。Leidseplein是必到之地,因市立劇場正正座落在這酒吧食店林立的廣場。從來沒有嘗試過作遊客,在這美麗城市觀光過。

這次,回到「愛母詩河的堤灞」看荷蘭藝術節,除了看演出外,要自己當一個遊客,好好觀光一下,一嘗文化遊。以前很少到 Plantage區,只有去Theater Carré.看戲時經過。

Theater Carré 是一座優美的古典建築物,現在多數作音樂劇的演出,這次我就在這裡看<Fella>,一個有關非洲愛國歌手的音樂劇。

再向東走遠一點,來到Enterpotdok ,一條長長的河邊街道,本來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貨倉,曾經是歐洲最繁忙的轉運站。當時大部分從亞洲運歐的貨物,包括中國的絲、茶、陶瓷等都是從這裡進入歐洲,再轉到其他城市。所以這裡曾是歐洲最龐大的貨倉區。

現在,在市政府的經營下,活化成為住宅/辦公室/ 休閒區,旁邊是運河。進註的是設計師、建築師、獨立電影公司、藝術創作等創意文化行業。還有住宅,以較低廉的價格讓未能支付市中心相對高昂的租金底市民大衆租住,我在這裡,看到「真正」惠及普羅大衆及文化行業的活化。同時亦舒緩了部分住房問題,亦令社區添上人氣。有人居住,就有經濟活動,就有活力。這裡建立了一個活化舊建築物的典範。

香港不干擾地產市場價格的政策,其實是高樓價政策的掩體,造就地產霸權全面操控港人生活,歪曲了我們及下一代的價值觀。更扼殺了創意文化行業的生存空間,連保育,活化都只是附從於地產巨賈的邊際利潤,我們的政府可以做什麼?會做什麼?

可是,一個不着重歷史,連歷史亦可從教育中隱形的政府,除了替一小掫旣得利益者賺到盡,還會做什麼呢?

港英培養出來的殖民地高官精英真的如此不濟?沒有了英國領導便不成?

我只能持續發我的夢:請中央派前朱總來港當我們的特首。

【101】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