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無止境

評論說法有很多種,這裡是曲飛藝評資料庫---【藝】【無】【止】【境】

勤有功 戲無「欺」---《完不了的最後一課》

撰文:曲 飛 | 2012-12-06 00:00:00 | 分享到

  早前皇仁書院為慶祝創辦一百五十周年,請來五名皇仁舊生,包括鄧樹榮、陸偉雄、陳鈞潤、袁立勳和盧偉力組成劇本創作小組,為校慶劇《完不了的最後一課》創作,他們正正選擇了用最複雜的方法處理,花上多時統籌,由鄧樹榮執導。筆者觀賞後認為,這齣絕對是非一般的校慶劇。

  所謂一般的校慶劇,就是劇本內容不斷吹捧母校的豐功偉績,又或者不斷說明校訓精神何等睿智,這種純粹的校慶節目製作,是很難引起社會共鳴的。不過,由於《完》劇的創作班底主要是資深戲劇工作者,他們深深明白校慶一百五十周年只是故事的框架和誘因,戲劇作品必須要具備反映大時代的演變,民眾的存活狀態等元素,再進一步實踐和當下觀眾溝通對話的功能。所以,劇本創作小組將這座香港首間官立中學的出現和香港歷史發展緊緊連繫,成功令作品以時代劇呈現,當中涉及的題目主要帶出教育、保育與文化傳承的重要信息,讓觀眾感受香港情懷。

劇本千錘百煉

  劇本主要講述,蔡老太(傅月美飾)三代人都和皇仁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她的亡夫、女婿和外孫兒先後授業於這間中學。亡夫(朱謙飾)四十年代畢業前夕回校,校長宣布戰爭爆發了,校舍被日軍佔據成為騎兵總部。事件導致亡夫沒上最後一課便被迫畢業。戰後,他回到母校任教,平日則走到新界粉嶺村校義教。未料,村校被「殺」的最後一天,他因病去世,不能再回村校完成最後的一課。不能上最後一課,便一直深藏在蔡老太心坎中。另一邊廂,蔡老太前女婿(盧偉力飾)和女兒(覃恩美飾)正為外孫兒的教育問題爭吵不休,女兒執意要送孫兒到英國留學,女婿則堅持孩子留港讀書。加上,老太驚聞皇仁校址被財團計劃收購,中間人正是自己的女兒,在種種壓力下她的腦退化症病情轉差,突然返回粉嶺村校為亡夫完成他未能完成的最後一課。

  說實話,筆者完全感受到劇本創作小組成員經過多次會議,執行編劇關頌陽才可以開筆撰寫的歷程。觀眾現在看到的劇本可以說是千錘百煉。但是,筆者更加欣賞鄧樹榮編導崗位上的表現。須知道,要整合不同意見和聲音毫不容易,尤其是議會者全是獨當一面的學者和專家,要取得劇本創作共識,確要花很大心力,此外,導演每個選擇和決定很多時都會衍生另一個新的問題出現。現在,鄧在導演手法和作品的藝術風格選擇上,因應不同演員的個人獨質而調校和妥協配合,做到各方面最大的平衡。不過,筆者覺得最精采的是,鄧在不同的問題籠罩下,仍能彰顯自己的導演手法,筆者尤其偏愛第一場「香港某處」和第五場「皇仁書院後門」的處理。

新穎手法高下立見

  在第一場「香港某處」,導演刻意安排演員朱謙在舞台前中央,正襟危坐講述對白,觀眾只能夠藉射燈看見他的頭部、表情和語調。這個把劇情處理得人性化的畫面,即時令筆者聯想起荒誕派戲劇的重要代表人物,法國作家塞繆爾.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其中最重要的三部作品之一《啊,美好的日子!》(H a p p y Days ),劇中女主角演出時就是只剩下頭顱、向觀眾講述猶如半死不活的歲月。

  至於第五場「皇仁書院後門」,導演特別安排蔡氏一家在書院籃球場內高聲爭吵的一幕。台下的觀眾視線幾乎全被書院的鐵欄杆阻擋,台上的演員更全是背向或側面演繹,台下觀眾只能單憑他們的聲浪、情緒和能量去感受事件的衝突點,該剎那,觀眾就儼如途人般,遙遠探看事不關己別人的家事。台上及台下組合成一幅有機體的活圖像。筆者相信,這幕若落入傳統的導演手中,必然按過去慣性模式,讓各演員在書院鐵欄杆前,企定定給觀眾講過明明白白,讓觀眾看得清清楚楚便算。

  至於在演繹方面,飾演蔡老太的傅月美最令筆者難忘,她在舞台上可謂完全掌握到角色的感覺和情緒,演出時的語調和節奏也十分準確;朱謙在第一場的表現成功為作品奠定很強的故事情感;陳桂芬飾演的朱太由於角色特質,令她透過表演技巧博取觀眾不少掌聲。總括而言,參與這次製作的台前幕後,除彰顯皇仁校訓「勤有功」的精神外,筆者更加認為眾人做到「戲無欺」的態度!【101】

(原載《信報》2012年12月04日C05版)

演出詳情

場次:2012年10月13、14、20、21日(2:30 pm)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