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無止境

評論說法有很多種,這裡是曲飛藝評資料庫---【藝】【無】【止】【境】

從《我是我》看廣州戲劇現象

撰文:曲 飛 | 2012-11-29 00:00:00 | 分享到

  早前筆者在本報評論文章提及,每年度的香港演藝學院畢業生除了要為口奔馳,還須要堅定心中的信念,就是相信藝術能夠提升人民素質,令社會更加進步。十一月下旬,筆者走到廣州市天河區廣州話劇藝術中心的「十三號劇院」內的小劇場,觀賞了由香港俳優劇團製作的《我是我,不是別人》。作品編導由劇團藝術總監陳美嬋負責,演出者全是廣州市對戲劇藝術有興趣的年輕人,縱使演技有待磨煉,但是各人對戲劇藝術的熱情,筆者深深感受到!

確立自我演活角色

  《我》的故事內容主要由兩部分建構而成,首先就是透過女主角籌辦婚禮,帶出她與母親、姨媽、表妹、摯友的關係;同時間表妹和男友的感情發展、女性友人面臨失婚危機等,就成為故事另一重要發展。但是,對筆者而言,第二部分才是整個演出的亮點,原因是編劇在撰寫劇本前,先和九位演員進行訪談,記錄各人認為自己「不完美」的看法或者經驗,再梳理內容及話語,變成演員演出時個人的獨白段落,內容真摯感人。整個演出以「梅花間竹」的分場設計完成,所以,觀眾一時會看見角色發生的故事,一時又會看到演員自我觀照的感受。

  站在編劇角度而言,現在的劇本可觀性高,尤其演員剖白自己的內心情意結時,毫無忌諱,例如有女演員和觀眾分享她們求學時期,怎樣因為外表不吸引而導致被排斥、自卑又自憐;又有男演員因為先天患上色弱,以至不能投身心儀的行業,令其鬱鬱不得志等。這些有血有肉的人生經歷透過演出,令演員不自覺地確立自我形象和能力,有個別獨白場景更加博取到觀眾掌聲,給予支持和鼓勵。須知道,作為一位專業舞台劇演員,認識自己和確立自我是最重要的課題,試想想,如果一個表演者連自己都不了解自己,又如何演活劇本內的角色?所以,編劇可謂用心良苦,因為只有藉為他們度身訂做的劇本,才可提升他們的個人演繹技巧。

演藝培訓有待改善

  在評論各人演繹技巧之前,筆者想先探討現時有關廣州市對舞台劇演員的培訓現象。現在,廣州並沒有演藝學院,不像北京、上海和香港,都有專業培訓表演藝術工作者的院校。

  廣州要有相關的發展,便依仗廣州話劇團(廣話)身上,由他們負上重任為有興趣人士提供一年制的表演課程,據悉參加者主要是在職人士,故此欠缺整體全面性的演藝培訓。所以,近年來香港個別具有實戰經驗的劇場工作者,都紛紛嘗試在廣州開班授課,企圖以學院派的體系經驗,推動當地的藝術文化發展。故此,筆者觀看《我》劇的焦點,就是放在如何提高當地表演者的演繹技巧和藝術修養的水平。

  以臨場表現而言,現在飾演Sylvia 的任妍菲、演準新娘的黎堅怡,以及演玫瑰的呂秀明的表現最為穩定,他們在舞台上的可塑性很高,除了令觀眾關注他們的表演外,更成功令觀眾有進一步想認識他們的意欲,所以當他們進行「自我獨白」的場景時,觀眾格外留神。

  此外,全劇唯一參與的男演員李浩勇,雖則他外形討好,但是,由於演繹的角色內心複雜,在面對女友和前度女友的感情轇轕時,已令自己常陷入腦交戰的狀態,再加上,事業面臨重大危機,因此,要成功拿捏此複雜交織的心理狀態,若非有足夠的人生經驗兼演藝經驗,實不易,反觀他以過來人身份表白自己患上先天色弱症的故事經歷,就成功令筆者為他拍掌鼓舞。總結而言,筆者期待這班廣州市嶄露頭角的舞台劇演員,能夠自強不息,為推動當地的戲劇藝術繼續努力。【101】

(原載《大公報》2012年11月27日B20版)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