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無止境

評論說法有很多種,這裡是曲飛藝評資料庫---【藝】【無】【止】【境】

《人聚人傘》融合舞蹈與戲劇

撰文:曲 飛 | 2012-08-07 00:00:00 | 分享到

  筆者早前在土瓜灣牛棚藝術村裡的小劇場,觀賞「俳優劇場」最新發表作品《人聚人傘》後,對於她們不斷努力探索舞蹈和戲劇如何在劇場作品中融為一體的可能性的精神,暗生佩服。

  過往, 「俳優劇場」曾演出以戲入舞的《工廠皇后》;是次則是以舞入戲的《人聚人傘》,兩者均存在有關劇場元素和表演體系的融合問題。基於創作團隊不斷探索,是次作品的創作理念和框架清晰,主題鮮明。也許排演時間不多,加上有演出者負傷上陣,導致舞者未能完整演繹個別舞蹈篇章,實屬可惜。

  作品以《人聚人傘》命名,創作主軸在於人的聚、變,而外在道具元素就是雨傘和人類的關係。傘,相傳由魯班之妻雲氏發明: 「劈竹為條,蒙以獸皮,收攏如棍,張開如蓋。」但初期的傘多以羽毛、絲綢等物料製作,在紙張發明之後絲逐漸為紙所取代。明朝開始普及民間。《天工開物》提到: 「凡糊雨傘與油扇,皆用小皮紙。」沈括《夢溪筆談》: 「以新赤油傘,日中覆之。」江南地區氣候潮濕多雨,當時製傘業蓬勃。在一些文學作品如《白蛇傳》等也可以看到傘的蹤影。而傘舞更加是傳統的客家舞蹈,演出時舞者必須手持紙傘,並穿藍布長衫的傳統客家服飾。客家民俗舞蹈與採茶戲、山歌等均為客家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人聚人傘》編導陳美嬋、火火木完全明白箇中的歷史底蘊,所以在編舞的內容有充滿戲劇性的引子。當觀眾進入小劇場時,由穿意大利即興小丑服飾的男女演員迎接,並和觀眾互動,令場內氣氛輕鬆一點。

  而當序幕過後,編導二人選用古典音樂家理查.史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 sprach Zarathustra)作為揭開第一場「原始人」的劇場配樂(該段音樂被美國科幻電影《2001 太空漫遊》選為配樂),眾舞者以猿人狀態面對觀眾,及後一場大雨,他們向剛巧路過的小丑學懂如何用荷葉當傘遮擋大雨,人類與傘的關係由此展開。

用心扣連人與傘關係

  憑藉這點,筆者認為編導已經很精準將作品中最為重要的元素「人」、「傘」的「關係」在很短時間互相扣連,並清楚表達他們的用心和定位。比方說,男女小丑的功能明顯是回應隨後每一場的舞蹈內容,以作對比效果。接的分場「愛情」、「交錯」、「慾望」、「摩擦」、「衝突」和「……」都在類似的框架下發表。在「愛情」的章節中,兩女一男舞者明顯比喻為《白蛇傳》中借傘的一節。但是筆者最欣賞是由「愛情」轉往「交錯」中,畫面如何由中國古代的愛情悲劇轉移到英國莎士比亞筆下《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哀慟結局。過程中眾舞者先以快速形體將男女主角包圍,視覺上就如給觀眾看見幾幅快速人牆在移動,令空間交錯;不久,播出電影《羅密歐與茱麗葉》(一九六八)中由Glen Weston 主唱的經典情歌What Is A Youth,台上漸漸只餘下男女主角,他們已經由許仙和白素貞轉變成羅密歐與茱麗葉;最令筆者讚嘆的處理是,二人緩步向前,不舞動任何肢體,帶角色的宿命慢慢在陰暗燈光裡消失,可謂將經典還給經典。

小女孩展現人類希望

  作品到最後,以一位身穿素白色主調的小女孩由台中後方位置走上,呼應人類由原始走到文明之後,雖然充滿各式各樣的原罪,但是仍然存有希望之光,讓觀眾相信明天會更好。

  總結而言,筆者看見整齣《人聚人傘》的編導構想方向成熟,奈何個別舞者因排練不足導致某些基本托舉動作未如理想,尚未達到編舞要求的完整效果。盼望製作團隊再投放更多時間排練,將來再度重演,令舞劇文本綻放光彩。【101】

(原載《大公報》2012年08月04日B11版)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