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無止境

評論說法有很多種,這裡是曲飛藝評資料庫---【藝】【無】【止】【境】

政治無處不在《朝》

撰文:曲 飛 | 2013-03-30 10:45:45 | 分享到

   2002 年台灣賴聲川來港執導,帶領香港話劇團演出的《如夢之夢》被外界評論為「創下香港劇場歷史紀錄,不只是因為長度,同時也是因為其視野及藝術成就之廣大。」演員三百六十度繞着劇場演出,而觀眾就坐在劇場中央,坐着旋轉的椅跟隨演員的演區觀賞,整個演出時間長達八個小時,舞台有八個演區,分三個樓層演繹,時間分民國初年及現代,空間則涉及台北、巴黎、上海及北京等。故事的中心主題環繞着生命的追尋、死亡,及人生帶來的重複生命模式。那年,筆者提出了一個疑問,為什麼香港沒有戲劇工作者能夠製作類似的作品,開拓觀眾視野。

  直到本年初,筆者得知「影話戲」劇團藝術總監羅靜雯將會發表她醞釀十多年的長篇舞台作品《朝》,並請來張秉權任文本指導、鄧樹榮任藝術顧問,主要演員包括陳文剛、朱康、黃呈欣、魏綺珊、黃兆輝、高繼祥及劉俊謙。該劇更分上下兩部演出,由於兩部故事有延續性,所以,主辦單位康文署(文化節目組)建議觀眾欣賞上部後,再看下部。筆者聞訊,整個作品的演出時間需要五小時,分開日與夜場公演,所以,作品由構思至公演模式都令筆者十分期待。先不談論作品的內容,《朝》的出現是對本地劇壇有特別的價值和意義,因為是次政府罕有地讓本地劇作以此模式公演,可謂是開創先例,讓本地劇團往後可有迹跟隨申辦。

政治鬥爭是因是果

  筆者觀賞過後,以戲論戲而言,現階段劇本仍有頗大的調教空間。故事講述「一名攝影師和一名作家的邂逅,擦出一段莫名的情緣,造就出一個未知的結局。在另一個時空,一個王朝的盛衰,包含了人民的苦難和盼望,宮廷的權力鬥爭和永恆不滅的人性。而它的毀滅,到最後竟然成為了一個難以解釋的傳奇。」劇本主題企圖探討「從來政治鬥爭,導致人,無論最好或最壞的,都變得無助。究竟,那樣的一個結局,是一個海市蜃樓的幻象,又或是一個社會現實進化的必然過程?只有時間才能給予答案。」從故事環境設定來看,政治鬥爭導致無論好人或壞人都變得無助是「因」,王朝的盛衰是「果」,所以,觀眾首先要看的就是政治鬥爭的層面。現在編劇描寫有關宮廷的權力鬥爭和永恆不滅的人性時,角色欠缺內心掙扎和轉化的張力,導致筆者難以集中。上部完結散場時,筆者聽到有觀眾揚言看電視劇《宮心計》的滿足感較《朝》更大。筆者着實已良久無看電視劇,難作比較。但是,現在上部的劇本出現了一個較為尷尬的情況,就是有關時空的處理。作品以當代時空角色帶觀眾進入王朝的世界,編劇藉攝影師(朱柏康飾)和女作家(黃呈欣飾)的對話為故事揭開序幕,女作家如是說:「2014年夏天,故事寫得太久,變成一堆文字,變成生活的一部分。」而攝影師只說;「畀個時間我。」接下來的場景,就是以宮廷背景了。

人性描寫不夠突出

  換言之,女作家是聯繫時空的鎖匙,觀眾理應透過女作家的生活經驗(或者她創作的故事)去解讀王朝盛衰的看法。現時,編劇處理女作家的現實生活時,用上大量的潛台詞,去勾起香港觀眾對「八九」民運、遊行示威以及香港城市環境特色等集體回憶,再透過這些回憶連結女作家描寫的「王朝故事」。同時,又設計一名身穿鮮紅色外褸的初中女生(趙之曦飾)代表女作家在王朝時空裏的行為,例如替個別角色除去面具,試圖表露出真正的自我以及歌唱主題曲,為故事定性。這一切象徵手法對比王朝故事中,所謂人性描寫更具吸引力。可惜,這些元素不夠突出,導致普遍觀眾焦點落在王朝的宮廷鬥爭的戲份,難怪有人認為這些屢見不鮮的內容和對白不合時宜。筆者建議,編劇可考慮加強攝影師和女作家的關係描寫,強化故事的當代層面,令觀眾感受到政治無處不在,它不分時空,也不分地域存在着,作品自然會燃出亮點。【101】

(原載《信報》2013年3月29日C05版)

演出資料

地點:西灣河文娛中心劇院

場次:

二月二十一日(星期四)晚上八時(上部)
二月二十二日(星期五)晚上八時(下部)

二月二十三日(星期六)下午三時(上部)
二月二十三日(星期六)晚上八時(下部)

二月二十四日(星期日)下午三時(上部)
二月二十四日(星期日)晚上八時(下部)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