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無止境

評論說法有很多種,這裡是曲飛藝評資料庫---【藝】【無】【止】【境】

第三類人戴望舒 ---《走不出的雨巷》

撰文:曲 飛 | 2013-03-29 00:00:00 | 分享到

   兩年前,本地劇團 「一條褲製作」首次在香港法定古蹟 「孫中山紀念館」以環境劇場形式公演《學良事變》後,再度獲康文署邀請製作 「那些年─文學家留給香城的印記」系列的《走不出的雨巷》,將中國文學家、有 「雨巷詩人」之稱的戴望舒的重要軼事搬演。

同一空間 三種心境

  劇團再次運用紀念館獨特的歷史氛圍,嘗試拆解中國一代知識分子的命運糾結。說實話,在一小時四十五分鐘的演出時間內,要觀眾了解到這位人物的重要性是有相當的難度。縱使編劇滿道和導演胡海輝繼《學良事變》後已經在創作上有相當的默契,這次要處理的人物,是一位感情豐富的詩人,編導除了要呈現歷史背景,政治事件、文人風骨外,還有三段刻骨銘心錯綜複雜的愛情故事,導致製作難度比起《學良事變》更大。

  首先談劇本,編劇滿道選擇了對角色運用三重性的寫法,即是角色在同一個空間以三種不同的心境和狀態出現,角色透過互相影響、質問等種種衝突去推進劇情,重新檢視自己的一生。現在,觀眾可以看到十八歲(葉興華飾)、二十七歲(鄭家俊飾)和三十二歲(蘇育輝飾)的戴望舒在古蹟範圍回憶自己的一生,自己愛過的三個女人(施絳年、穆麗娟、楊靜)。據了解,編劇如兩年前一樣,創作關於戴望舒的劇本前讀了相關文獻,而最觸動編劇的就是戴望舒與魯迅筆戰事件,因為戴望舒當年寫信給魯迅時提到「第三類人」的說法,提出文藝創作者是否一定要歸邊?難道不是左就是右?不能有第三類人嗎?所以編劇描寫第三類人的社會位置,理應是對當下香港政治悶局的潛台詞,處理十分巧妙。

  至於寫兒女私情,編劇未免寫得有點模糊,戴望舒一生的戀情沒有一樁圓滿。即使有過兩次婚姻也離婚告終,他心內一直無法忘記他的初戀情人施絳年,導致他永墜於戀愛悲劇之中。據記載,有說那場初戀只是戴望舒一廂情願,但就激發到創作《雨巷》的動力。據戴望舒長女戴詠素認為,施絳年是 「丁香姑娘」的原型,氣質與《雨巷》裡那個幽怨的女孩相似。也許現時編劇不想將熱戀過後的現實醜陋關係呈現眼前,所以淡化了兩性之間不必要的爭執場面。

舞蹈加強戲劇張力

  導演手法上,胡海輝選擇將舞蹈注入戲劇作品,再配合戴望舒的詩作、現場音樂和錄像元素,試圖令觀眾對事件的視點有不同的面向,創作理念成熟,關鍵在於整合的能力。現時由於三男一女的演員對舞蹈技巧有一定的不適應,即使眾人努力非常,肢體的舞蹈狀態卻未能達到靈動的境界,所以當音樂和詩作的元素出現時,少不了有互相排斥的情況。反觀,演員毋須透過舞蹈語言去交代心理時,他們純粹自然的形體表現就特別出色。以第四場為例,各人分別在古蹟範圍的露台、天井、樓梯表達戴望舒和楊靜的情感時(演出是同時進行,觀眾可以自行選擇觀看區域),就特別讓觀眾感受到戴望舒對愛情的無力感。這場也是導演手法最出色的處理,因為透過錄像的時間同步,令觀眾可以在不同演區的空間看到同一個事件發生。

  演員臨場表現方面,不能不提全劇唯一女演員譚芷翎,她比起三位男演員要處理的角色更為複雜,她既要演繹施絳年、穆麗娟、楊靜、審查官,四個相當有厚度的角色之餘,又要在剎那間轉變角色,情況儼如四川的變臉藝術一樣。相比她在《舞步青雲》和《神扒之間》的表現,這次可謂徹底展現出她的個人魅力和實力的一面。此外,負責音樂設計、作曲及現場結他伴奏的梁寶榮,雖然不是演員,但是他的表現就如第四個身份出現的戴望舒,以超然的角度面對自己的一生,做到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境界。【101】

(原載《大公報》2013年3月27日B15版)

演出資料
日期:2013年3月16至25日 (8:15pm)
地點:中半山孫中山紀念館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