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無止境

評論說法有很多種,這裡是曲飛藝評資料庫---【藝】【無】【止】【境】

媽媽愛漫遊 ---《和媽媽中國漫遊》

撰文:曲 飛 | 2013-06-06 12:53:20 | 分享到

  儒家《孝經》開宗明義:「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反映中華民族極為重視孝的觀念。五年前,中國最北端的黑龍江塔河出了一位被譽為「本世紀最後的傳奇孝子」和「現代大孝子」王一民,因為他要完成對年邁母親吳慧珍許下的承諾,帶她去西藏拉薩高原,故即使自己已是七十四歲高齡,仍甘願靠着兩條腿踏着一輛破舊的三輪車,載着九十九歲的媽媽走過三萬公里的路程,周遊全國。他的孝心與毅力成就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感人旅程。他的事跡,更被香港劇團「糊塗戲班」改編成為《和媽媽中國漫遊》,在香港文化中心劇場上演。

74歲與99歲踏征途

  據報道指出,劇團行政人員曾經嘗試接洽出版《我要陪你去西藏:和母親的最後約定》的出版社聯絡有關版權的問題,可惜沒有回應,劇團最後決定以這個故事的人物事件作根據,自行創作一個舞台劇本。話雖如此,現在編劇張飛帆以主流媒體報道事件的框架去「創作」,再參考書籍和其他資料寫成劇本,由主軸以至情節的出現與書本的內容,其實差別不大,如書本的篇章提及的「媽,想不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不是說了嗎,我沒尿尿!」; 「以後,不生病不就得了」; 「我就是那百年老參」等等,都出現在是次的劇本裡,箇中原因也許因為這些篇章主要是交代母子關係和性格,所以,編劇在改編時有一定掣肘,難於變動,相比改寫母子走過的路線圖和遇上的人則來得容易。

  現在劇本母子的旅程計劃與事實的路線圖有所不同,俱由老家塔河出發,劇場版的故事支線有哈爾濱和北京的母女情、河上村和上海的父子情,最後,母親在桂林辭世,兒子則獨自上路完成西藏之旅。劇情感人肺腑,賺人熱淚。很多觀眾在場外與同伴憶述自己對母親的關愛時,語調都帶點歉疚。這已達到導演兼劇團藝術總監陳文剛的目的,因為作品的目標就是要喚醒觀眾,重新檢視自身對父母的態度。

戲劇沙畫面具演奏

  導演手法上,作品結合戲劇、沙畫、面具造型及現場演奏,試圖加強觀眾的想像力,母子駕乘三輪車,就以傳統中國戲曲虛擬手法來表達,演員又運用不同的手動照明工具,營造旅程中遇到的不同環境;當母子遇上落雹時,全台面注滿細沙(代表雹);劇中又會出現一名女歌手以超然的位置唱出九首間場歌,有助推進劇情。在理念構想上,的確是美,不過,建議導演可更好發揮歌者,如她可以是男主角亡母的化身,回望一生時,看着自己養育了孝順兒子而自豪地歌唱,那就更加美麗,因為在真實的版本中,母親吳慧珍是喜歡歌唱的,也曾經在三輪車上為拉車的兒子唱歌打氣,當兒子聽到歌聲時,書中記載了他的心情:「背後傳來母親的歌聲,這是從只有三顆牙齒勉強吊在牙床上的母親嘴裡,流淌出來的歌聲。那是他從小聽過的母親高興時哼唱過的歌曲,今天聽起來卻像當年第一次聽到的時候那樣異常新鮮。」不管真實版或劇場版,故事令人動容不在於孝道,而在於為愛的人獻出的心,是簡單、善良及純粹!【101】

(原載《大公報》2013年6月03日B10版)

演出資料
2013年5月23-26日(星期四至日) 8pm
2013年5月25-26日(星期六及日) 3pm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