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無止境

評論說法有很多種,這裡是曲飛藝評資料庫---【藝】【無】【止】【境】

從傷痛中感悟神蹟 --- 《神蹟奇案》

撰文:曲 飛 | 2013-06-26 00:00:00 | 分享到

  在科技和資訊爆炸的年代,我們還相信神蹟嗎?什麼是神蹟?神蹟二字, 希臘原文是Dunamie,是「能力」的意思。當中包含對自然規律、超自然規律、個人、醫術等不同範疇的論述。劇團「陳桂芬工作室」近作《神蹟奇案》(Agnes of God )就是以宗教與科學的辯證為撞擊點,描寫出兩者之間存在的矛盾,是一齣充滿戲劇張力的作品。劇本於1979 年在美國發表,八十年代在紐約百老匯公演近六百場次,劇作家John Pielmeier透過此劇聲名大噪,更將劇本改拍成電影。雖然劇本角色設定只得三位,不過就寫出故事背後各種不同思考價值的面向,劇作者藉三個女人探討信仰,誘發觀眾思考「堅、守信念」的命題。作品絕對充滿宇宙性。

  劇情大致講述在一間修道院內,赫然發生了命案。更驚人的是,死者是院內一名個性單純的二十一歲修女艾利絲所生下的孩子!

  為了調查事情真相,法院指派精神科醫生利瑪花前去查問艾利絲及修道院院長路麥恩。艾利絲面對醫生時,大部分時間都否認自己曾產子的事,再加上院長極力隱瞞,並提出艾利絲有機會是處女生育(或按醫生說法是「歇斯底里的孤雌生殖」)神蹟降生,導致醫生不斷與二人角力,期間,艾利絲雙手掌心又出現「聖傷」的鮮血;最後,醫生惟有以催眠的方法,喚起艾利絲「封鎖」的記憶,就是她親手殺害了自己的嬰孩,自我認為心靈不再單純,在精神病院裏鬱鬱而終。

撕毀宗教漂亮假象

  有觀眾認為這是一齣辯證劇(Dialectic Theatre),劇作家是撕毀了宗教漂亮的假象,揭示其愚昧和邪惡。因此,劇本成功迫使觀眾質疑自己對宗教和科學的行為和態度,說服自己改變社會秩序。但是個人認為,此劇並不是完全的辯證劇,須知道「辯證劇場」是德國詩人及劇作家布萊希特(Berthold Brecht)始創,其目的主要是顯示社會和質疑社會的邪惡本質,《三便士歌劇》就是鮮明的例子。而《神蹟奇案》要觀眾發現的,是透過三個女人的激烈辯戰,最後,重新審視信仰的意義和愛的力量。所以,劇作家很巧妙引用神蹟的元素,除了處女生育,對於修女雙手掌心又出現「聖傷」的描寫尤其重要,這些元素可以成功將宗教和科學處於一個二元對立的位置,強化雙方論據。

  這種「聖傷」現象(又叫做聖痕),英文寫作stigma,源自希臘文στγμα,意思是紋身的記號。聖痕被認為是一種超自然現象,則可寫成stigmas 。在基督教的歷史上,經常會有異象出現在基督徒的身體上,所展現的現象則是與基督受難時的情況一樣,甚或更為厲害,例如在手掌心或頭部無原由下大量流血,或者雙眼流血等。據俄羅斯宗教學家、歷史學副博士阿納斯塔西婭.薩茨卡婭表示,二千年來,歷史上已經出現三百多名得聖傷病的人,他們身上的聖傷形狀和深度都不一樣。有趣的是,有人從醫學的角度認為,當人體的精神狀況到達極限時可能會連帶使肉體產生某些不可思議的變化,但此說法沒有辦法得到確切的證明;至於教會對這些與聖痕以及神秘的出血現象並不認為是神蹟,十六世紀召開的特蘭托公會會議上,教會便聲稱這種現象為「撒旦玩的把戲」。

表演風格截然不同

  單看這個劇本元素,已經可以延伸不同討論,故此導演陳桂芬要處理現在的劇場版本,並不容易。加上劇團選擇以九位女演員分成三組,在小劇場裏共演七場,換言之,導演是在同一時間,排演三齣演員表演風格截然不同的作品,可謂向難度挑戰。導演手法上,陳桂芬沒有刻意賣弄多餘抽象的劇場美學,建構寫實的劇場環境,令觀眾集中思考字字珠璣的對白。九位女演員各人的臨場表現,以飾演醫生的羅秀慧(藍組)和梁翠珊(紅組)表現最為突出,前者成功演繹出角色和教會之間的恩怨情仇,以及最後劇終時角色的迷茫狀態;後者則成功掌握整體的演出節奏,影響她的對手演出步伐,令觀眾可有條不紊地整合故事中的各方版本。

  有關神蹟的看法,對於沒有宗教信仰的我認為,單親媽媽每天在酒樓工作十三小時後,仍可回家照顧七名年稚的子女,這就是神蹟!我,就是這女人的孩子!【101】

(原載《信報》2013年6月24日C05版)

地點: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黑盒劇場

場次:
2013年5月23至26日 下午8時
2013年5月25至26日 下午3時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