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無止境

評論說法有很多種,這裡是曲飛藝評資料庫---【藝】【無】【止】【境】

崩壞世界見真愛 --- 《WALLS 44》

撰文:曲 飛 | 2013-07-18 14:09:41 | 分享到

  本地舞團「不加鎖舞踊館」製作香港首個連續舞蹈劇場WALLS 44已降下帷幕。作品由4月尾演到7月初,三場演出分別在三個地點發表:第一章「關於消失」在灣仔富德樓演出,第二章「關於記憶」在土瓜灣牛棚藝術村小劇場上演,第三章「關於虛無」則在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公演。

  早前我在本報撰寫有關第一章的評論文章,標題為「喚醒八十年代憶念」,之後再看第二和三章演出,對於演出整體看法是,製作人成功將文本、舞蹈、音樂、錄像等不同元素互相結合,打破劇場的既定局限,利用有趣的表演空間重新建構舞蹈形式的作品。

詩一般愛情關係

  陳志樺第一章的本文創作對整套作品奠定重要基礎。首章本文內容主要透過離家出走十七年的女兒,因為父親離奇失蹤導致她舊地重遊,父親留下九層高的老房子,和一堆稀奇的住客,當中有專心鑽研古籍《素女經》的男人(王榮祿飾)、飲藥油當迷幻藥的攝影師(柯志輝飾)、終日以等待丈夫和女兒歸家的病態女賭徒(陳敏兒飾)、叛逆輕狂的同居男女(丘展成和林薇薇飾)、以及為第二部曲作品放下伏筆的盲歌手(黃靖飾)和女兒建立關係的場景。陳志樺承認創作的理念是受到波蘭斯基電影《怪房客》的啟發。到第二章的本文,集中在交代女兒(陳敏兒飾)對母親的記憶,呈現出母親對女兒的慈愛和生活上逆來順受的態度,同時間女主角也開始和黃靖飾演的盲歌手發展詩一般的愛情關係,至於其他稀奇的住客,在第二章基本上沒有位置,眾舞者只是努力配合跳出荒誕舞劇的效果。在第二章中,個人特別喜歡陳敏兒飾演母親時播出的錄像,內容主要是她在廚房裏搖曳生姿,自得其樂,又藉用鑊蓋、筲箕等廚具向女兒交代其父的失蹤與外星人有關,配樂以粵語歌《悲秋風》襯托,畫面表面有趣荒誕,但是角色內心卻充滿苦澀和無奈。

  發展到最終章以虛無為題,陳志樺給眾角色一個出路,可惜是一個沒有希望的出路。因為女兒已是一名九十五歲的老嫗,身體扭曲,形象污衊,她唯一的生活費是依靠父親留下九層高的老房子(灣仔富德樓)收租過活。有趣的是,那一堆稀奇的住客也年華老去,灣仔區已經淪為廢墟,老房子亦塌陷,各人的生存狀況只是靠着年輕時的回憶過活,所以當各人出場時,觀眾內心就會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同時也會體悟到人類面對時代的轉變和消失的無力感。故此,那種消失代表着外在環境,而虛無就反映出角色存活的心境。正如陳志樺說:「所謂的虛無,其實不能不提的是存在。」當然,這點與道家所指的虛無有所不同,道家以「道」為本體。道體虛無,故能包容萬物;性合於道,故有而若無,實而若虛。而舞劇中的虛無,大概以「虛無主義」為基礎,即作為哲學意義,為懷疑主義的極致形式,認為世界、生命(特別是人類)的存在是沒有客觀意義、目的以及可以理解的真相。曾對虛無主義著書論述的著名哲學家,有尼采和海德格爾。

不關注現實生活

  尼采將基督教稱為虛無的宗教,因為它不關注現實生活,而在乎假設的死後生活。他認為虛無主義是人們意識到「上帝已死」所導致的,並強調人們應通過重新賦予生活意義來克服它。海德格爾將虛無主義稱為「這樣的存在什麼都不剩」,並認為虛無主義乃將存在縮減至純粹價值。

  縱使如此,作品尾聲是令人感動的。女主角因為有對盲歌手愛的回憶而拾回青春和片刻希望,也因為有對父親的複雜情感而知道他會在自己的內心活着,為着女兒默默祝福和打氣,即使他的膚色、形象、五官開始變得模糊,最後只餘下漆黑的軀體在舞動,也感到一絲生存上的安慰。所以,作為舞團藝術總監的王榮祿壓軸的一支獨舞是極為重要,觀眾先見到他身體開始舞動,到整個人變成烏黑的效果是充滿意象,令人難忘。【101】

(原載《信報》2013年7月17日C05版)

第一章 - 關於消失
18.4.2013(四)8pm
19 & 20.4.2013(五及六)7:15pm & 9pm
21.4.2013(日)7:15pm
富德樓(灣仔)

第二章 - 關於記憶
23-25.5.2013 (四至六) 下午8時
25-26.5.2013 (六及日) 下午3時
牛棚劇場

第三章 - 關於虛無
5-6.7.2013(五及六)
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