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無止境

評論說法有很多種,這裡是曲飛藝評資料庫---【藝】【無】【止】【境】

茱麗葉在死亡中起舞 ---《羅密歐與茱麗葉》

撰文:曲 飛 | 2013-08-07 23:55:26 | 分享到

  劇作家莎士比亞筆下愛情悲劇《羅密歐與茱麗葉》(R&J)大約在一五九五年發表後,時至今日仍歷久不衰,不同範疇的藝術家都嘗試以他們的技巧再展現這部著作。二○○九年,瑞士日內瓦芭蕾舞團請來一位女編舞家,重新為《R&J》注入新元素,以女性角度重新審視社會不容的愛情故事。據了解,當年在美國公演時回響好壞參半,七月初舞團應康文署邀請來港演出,及後將會計劃到台灣和內地作巡迴。愛情悲劇的浪漫力量,簡直銳不可當!不過,筆者觀賞過後發現,現在舞蹈作品對挑戰傳統的力度不足,仍然尚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挑戰傳統力度不足

  由於《R&J》故事可謂家喻戶曉,筆者不在此贅述。現在編舞家在一小時十五分鐘的演出裡頭,重點選擇了個別的分場來給予觀眾欣賞,整齣舞劇大致可分為: 「時間逆轉」、「葬禮哀慟」、「家族對壘」、「茱麗葉」、「舞會邂逅」、「子夜定情」、「好友班伏里歐之死」、「在被窩纏綿」、「誤殺提伯特」、「欲斷難斷」、「終局」。

  在這此分場裡,主要角色只有羅密歐、茱麗葉、羅密歐好友班伏里歐、茱麗葉表哥提伯特,如果只依靠這四位角色去帶動原著的悲劇性,有一定難度。筆者理解舞團藝術總監飛利浦.科恩(PhilippeCohen)創作動機,他曾經接受訪問時表示: 「很多編舞家都是以男性角度編撰,但是,我好想要女性角度的作品,因為特別,男性與女性的敏感度、對愛情的看法根本不一樣……就我而言,我覺得現時這部作品是一部非常女性的作品,你會看到是茱麗葉決定一切,是她決定是否接受羅密歐,是她決定是否愛羅密歐,是她決定何時死亡等。這是一部女性的《羅密歐與茱麗葉》。」

仍有很大改善空間

  若然以女性角度去創作的話,筆者回憶起「香港兒童音樂劇團」藝術總監胡寶秀在演藝學院修讀表演及導演時,以女性角度創作《假如羅密歐沒有死》的習作,將原著劇本再延伸情節上的可能性。反觀現在舞蹈的所謂「女性角度」仍然跳不出原著的既定框架,除了序幕的「時間逆轉」、「在被窩纏綿」及「終局」的舞台美學吸引,其餘分場的處理和一般的現代芭蕾舞團的跳法及舞台調度沒大兩樣,甚或充滿濃厚已故舞蹈家翩娜.包殊(Pina Bausch)的風格,例如在「好友班伏里歐之死」中,班伏里歐和提伯特互相以輕佻的態度挑釁對方,再以肢體不斷的碰擊,簡單明快的展示一場「血戰」,這種要求舞者在舞台上讓觀眾看見一個個有血有肉的生命體在演繹,透過舞台展示仁愛,讓舞者與觀眾互相聯擊,讓觀眾感受到舞者不是不可觸及,他們每個都是人,是真實的層面,正是翩娜舞蹈劇場重要精神。

  舞者臨場表現方面,飾演茱麗葉的重成沙羅Sara Shigenari表現出色,情感收放自如,對音樂與舞蹈的連繫點精準,她在「茱麗葉」的獨舞中,充分表達出茱麗葉少女情懷總是詩的一面;在「欲斷難斷」中,她與羅密歐的雙人舞反映出當女性遇到心愛的人後,她的愛情可以義無反顧;至於群舞方面, 「舞會邂逅」能夠跳出眾舞者的合作精神;舞台設計方面,舞台上呈現的是一個半彎月狀的競技場,而不是一個完整樣貌,目標是藉半彎月狀反映出她代表歐洲文化中死亡的意思,有淒美的浪漫色彩。【101】

(原載《大公報》2013年8月05日B11版)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場次:
七月十九及二十日(星期五及六)晚上八時十五分
七月二十一日(星期日)下午二時三十分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