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無止境

評論說法有很多種,這裡是曲飛藝評資料庫---【藝】【無】【止】【境】

《脫皮爸爸》為愛而脫

撰文:曲 飛 | 2014-06-18 09:28:22 | 分享到

  香港話劇團以日本戲碼《脫皮爸爸》結束上年度的劇季可謂相當成功,雖然是重演劇目,但也一票難求。劇本是以家庭倫理為經,用探討生死、愛情親情、尋找自我存在價值為緯,比起兩年前劇團製作的中文版世界首演,是次整體性和可觀性更高,兩年前的演出節奏就如燦爛的花火,令人目不暇給;這次就如綻放的櫻花,令觀眾感受到劇本細膩之處,同時又看到美麗的畫面。

  故事以失業和失婚的中年男人鈴木卓也(辛偉強飾)在母親喪禮後的日子開始,他面對生活壓力,更要照顧患有腦退化症的父親(周志輝飾),某天醒來竟發現了父親的「殼」!脫殼後的父親們逐一出現,由八十多歲「脫殼」至二十多歲,男主角與素未謀面的「陌生」爸爸共處之餘,竟在家常閒話之間尋回彼此的回憶與連繫。劇本表面上是寫父子情,但是底層是寫有關日本歷史文化、死後如何脫離輪迴,以及兒子如何擺脫父親的影子尋找存活的方向。編劇佃典彥在七年前編寫的日劇《壽司王子》也是藉男主角如何面對祖父和父親在海難身亡而開始故事發展,由此觀之,父子關係是編劇在創作上較為偏愛的課題。

中陰和六道輪迴

  由於編劇是佛教徒,所以有理由相信劇本提及的「中陰」和「六道輪迴」情節最不可能只是笑話材料,而是包含着深厚的佛教哲學思想。中陰(梵文:antarābhava,藏文:bardo)意指生命在死亡之後,到下一期生命開始之前的中間存在狀態。在這個中陰期間,一般而言每個人有一段七至四十九日的自由生命,因人而異,叫做中陰身。這是生命輪迴的一部分,類似於一般所說的靈魂、鬼魂、魂魄、元神。

  藏傳佛教中有關中陰的說法,自成一派,不同於漢傳佛教。六道,又名六趣、六凡或六道輪迴,意指六種欲界眾生的種類形態或者說是境界,也是在凡夫眾生輪迴之道途。六道可分為三善道和三惡道。三善道為天、人、阿修羅; 三惡道為畜生、餓鬼、地獄。《法華經》指:「六道眾生生死所趣。」十界中由上而下的六道分為三善道(天道、人間道、修羅道)和三惡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值得留意的是,劇中男主角的爸爸死後,為了令兒子明白生命的真諦,努力面對失婚和失業的處境,於是在中陰期間,共脫了六次人皮的軀殼和兒子分享八十二年人生的經歷,每次脫皮後都是全身赤裸,就像重生一樣;對爸爸來說,這是飛升前(序幕的定格畫面),不再出現在輪迴中的最後心願,充滿父愛。所以,孫力民飾演六十餘歲的爸爸向男主角說出:「我明白,我為你而脫!」是極為重要的關口;此外,由於不是很多觀眾對佛理有所認知,故此陳煦莉飾演殯葬服務員,向男主角講解有關中陰身的說法,也是令觀眾明白情節藏着的深層意義,絕對不只是笑話這麼簡單。

靈魂更勝臭皮囊

  《脫皮爸爸》的日文劇名是《ぬけがら》,此字可譯成「糠」,是稻、麥、穀子等的子實去殼後,用砂輪磨削糙米外表皮所脫落的淡棕色層(皮層和胚芽),主要是用來餵養家畜之用,粗糙難以下嚥,在古代困難時期窮人也會吃。同時也比喻瑣碎的事或沒有價值的東西。這足以說明,我們的靈魂比起臭皮囊重要得多;早於《後漢書》宋弘傳:「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已經藉「糟」和「糠」來說出真情的可貴,《脫皮爸爸》同樣也可以有這種厚度,期望劇團三度重演之期。【101】

(原載《信報》2014年06月17日C05版)

演出資料:

15.03.2014 - 29.03.2014

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