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無止境

評論說法有很多種,這裡是曲飛藝評資料庫---【藝】【無】【止】【境】

悲喜交集看《同志公民》

撰文:曲 飛 | 2014-07-19 00:00:00 | 分享到

  有研究香港同性戀者(簡稱同志)的平權運動人士認為,香港回歸以後,同志運動已進入一個邁向實現「同志公民」的時期,那管有不同的壓力團體,努力以道德和傳統等論點去反對同志在社會上的法律地位,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周一嶽也高調地表示撐同志平權。由於社會風氣比起上世紀開放,同志們願意coming-out(出櫃)的人愈來愈多,導致在不同的藝術創作範疇均出現了很多開宗明義的作品,戲劇、舞蹈、電影、流行音樂等比比皆是。正因如此,創作人如果再要以同志為創作題材,已經不可能再取用昔日手法,即只為了滿足某些觀眾的獵奇心態而創作內容,現今普遍觀眾要的是,要編劇坦誠地說故事,「舞台戲藝團」新劇作《同志公民》便以七個單元故事,講述同志在過去三十年的香港如何努力生活,表達出一種屬於香港情懷的同志文化。

實而不華活出真我

  劇本出自兩位編劇手筆,分別有王君傑的〈八號提案〉和〈同恐放大〉,以及馮小西的〈同志老了〉、〈『同』學們〉、〈大火過後〉、〈直攣直攣〉和〈我們結婚了〉。即使這七個單元故事有着不同的劇本風格,當中有喜鬧劇也有悲正劇,難得的是整體演出的主題思想清晰,主軸鮮明。編劇們創作視點以社會體制如何對同志不公,以及他們如何着重和母親的關係為主軸,劇本沒有欲斷難斷糾纏不清的愛情故事,也沒有過於催淚的情節,有的只是一種實而不華的細膩。正因如此,如果劇本交由沒有經驗的舞台工作者處理,就會大大減低劇本的追看性,現在身為導演的敏軒,在導演手法和舞台調度方面尚算成熟,只有兩點可以加以討論。

  劇作在葵青劇院黑盒劇場發表,舞台設計是開三面台,第一個故事單元以母親如何面對兒子意外身亡的傷痛,同時又要堅決拒絕接受亡兒生前所愛的同居密友。故事是以死亡為題,道出母親封建思想背後的複雜傷痛。而在最後一個單元故事,則完全改寫思想封建的母親形象,以輕鬆惹笑手法去說明,包容開明的母親對每位同志是何等重要。在眾單元故事中,尤其偏愛〈同恐放大〉和〈『同』學們〉的內容,前者講述一名為人師表的女同性戀者,如何面對香港教育界的歧視壓力而委曲求全,到最後終於可以活出真我的故事。導演在這作品中美中不足的關鍵是,女主角每次上班時,戴上如已退役荷蘭足球運動員古烈治髮型的假長髮,去演繹她思考在生活中該如何自處。無論演員多努力演繹內心的掙扎,也會遭喜鬧的造型摧毀。

幼稚故事令人惋惜

  至於後者故事是講述一名中學女生如何面對語言暴力的校園欺凌。女主角被心愛女同學的男朋友恥笑是女同志,受盡極為難堪的辱罵,結果走上自殺之路。導演在處理這個故事時,為了減輕觀眾不安的情緒,導致劇本應有的劇力大大降低,令本來極具震撼和警世的劇情,變成一個青春期的幼稚故事,令人感到可惜。建議導演在處理這故事的男角陳大廣時,可以加強他語言暴力的攻擊性,令觀眾有貼心感受語言暴力的摧毀性。

  在演繹方面,臨場表現以何穎怡最為穩定,她自演藝學院畢業後仍醉心舞台,可塑性很高,也是令導演安心提出想法的演員,因為她不論在演繹悲正劇及喜鬧劇的劇種時,也可以成功感染觀眾情緒。這次她一人飾演六個角色也游刃有餘,是值得留意的舞台劇演員;至於另外三位演員,他們雖然十分努力,不過由於演出經驗所限,導致表達角色情緒和演出時的節奏偶爾失準。對一個仍在成長的劇團而言,《同志公民》雖是第八齣製作,但仍相信這劇團將來可以走得更遠,作品更成熟。【101】

(原載《信報》2014年07月16日C05版)

演出資料

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6月19日 (四) 8:00 pm
6月20日 (五) 8:00 pm
6月21日 (六) 3:00 pm
6月21日 (六) 8:00 pm
6月22日 (日) 3:00 pm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