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無止境

評論說法有很多種,這裡是曲飛藝評資料庫---【藝】【無】【止】【境】

16 歲資優生炮製《Singing in the Rain》粵語版

撰文:曲 飛 | 2014-09-02 13:17:06 | 分享到

  在 1989 年被美國國家電影登記部收藏於國會圖書館、被譽為美國的「國寶級」電影之一的《萬花嬉春》(Singing in the Rain),全球首個美高梅授權粵語版,已經在屯門大會堂降下帷幕。這次製作觀眾普遍焦點都會放在男女主角 ── 王宗堯和麥貝夷身上,除此之外,就是看舞台上的雨景及留意製作單位「爆炸戲棚」創辦人陳恩碩,如何處理這齣經典劇目。為甚麼留意他?大抵因為他是一名 16 歲的資優生吧!現時,他已獲倫敦大學皇家哈洛唯學院作有條件取錄,如 GCE A-Level 成績達學校要求,可入讀該校的戲劇及哲學系。是次他包辦導演、繙譯、改編及填詞崗位,以作品整體藝術水平而言,的確令人滿意。

  電影自 1952 年在美國上映後,舞台劇版本演出可謂歷久不衰,但是普遍是演繹英語版本。所以,我對於這次粵語版的改編特別欣賞,現在改編者將故事背景由 1927 年荷里活轉移到 20 年代的上海,須知原著精神是想透過作品,記錄荷里活從默片時期轉變為有聲電影的時代,以輕鬆的音樂劇手法,使觀眾從娛樂中了解電影發展史的重要階段。而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正是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攝,於 1931 年在新光大戲院上映的《歌女紅牡丹》,故此不難理解為何是上海而不是廣東省。

資源有限演繹出色

  從文字處理的角度來看,陳恩碩在繙譯、改編及填詞崗位上都十分稱職,他成功將多首美國 20 年代至 30 年代的懷舊歌曲注入廣東話歌詞,賦予新生命。至於在導演崗位上,相信仍有進步空間,最明顯的是對於場景轉換和舞台調度的節奏仍要改善。至於雨景歌舞一幕,有人認為場面不夠壯觀,我就認為壯觀和金錢是掛鈎的,在有限的製作資源下,很難像 3 個月前韓國的版本,動用 15,000 公升儲水去營造舞台效果。其實當男主角在街上唱出 Singing in the Rain 時,觀眾要感受的不是滂沱大雨,而是他內心的喜悅,被心中的陽光照射,無懼下雨,充滿幸福和希望。

  演繹方面,以第二女主角馮夏賢最為出色,可謂全場焦點,她成功表達出默片演員應有的浮誇和動作節奏,加上角色設定是五音不全,對於現實中負責教授音樂劇歌唱技巧的她來說,算是個人意識習慣上的挑戰;王宗堯和麥貝夷的臨場表現,女方比較從容不迫,面對男主角的情感變化拿捏得準,處理角色唱歌前的心理準備亦見充裕,沒有出現「為唱而唱」的狀況。【101】

(原載《經濟日報》2014年09月01日C11版)

日期:八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
地點:屯門大會堂演奏廳(分日場和夜場)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