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無止境

評論說法有很多種,這裡是曲飛藝評資料庫---【藝】【無】【止】【境】

凌晨四時四十八分 ---《4.48 Psychosis》

撰文:曲 飛 | 2015-08-04 17:51:44 | 分享到

  每次在劇場看完英國劇作家莎拉.肯恩(Sarah Kane)的劇本後,無論是演繹者或是接收者,很自然會感受到被她描寫的意象、詞彙、句子弄得自己遍體鱗傷,絕不好受。暑假檔期,香港小劇場最重要的集散地「前進進牛棚劇場」統籌了一項「讀劇馬拉松」活動,請來進劇場、一路青空、方外無式,以及作為主場單位的前進進戲劇工作坊成員,在兩個周末期間,以讀劇形式,朗讀六齣來自英、法、德的歐洲新文本。

  進劇場的聯合藝術總監陳麗珠,就選擇了Kane的遺作《4.48精神崩潰》(4.48 Psychosis,1999),並且邀請陳偉發、馮國基和劉子斌負責現場演奏,結果在整個所謂讀劇形式的過程中,陳麗珠成功演繹出另一種劇場風格。這種處理手法,比起外國某些導演以「赤裸血腥,觀眾入場前務請做足心理準備」刺激感觀的手法,來得更加深層和細膩,有觀眾散場之後更加激動到淚流滿面,緊握陳麗珠雙手致謝,說出:「我終於明白這個文本了!」而更難得是,現在的處理手法毫無減少這部遺作的殺傷力。

直面戲劇

  Sarah Kane畢生創作出5部作品,包括《驚爆》(Blasted,1995)、《菲拉德的愛》(Phaedra's Love,1996)、《滌淨》(Cleansed,1998)、《渴求》(Crave,1998)與遺作《4.48精神崩潰》(4.48 Psychosis,1999),她掀起英國「直面戲劇」(In-yer-face Theatre)浪潮,以殘暴意象直視人類世界的真實。她說:「我寫劇的目的只有一個:為了逃避地獄,可是都沒有用。不過,從事情的另一端來看,當你們坐在席間一邊看一邊覺得這是對地獄最完美的表述時,我又感到也許這一切都是值得的。」最後,她因抑鬱症纏繞多年,自縊身亡,終年28歲。她的遺作是沒有場景和角色,有的只是如詩篇的對白、絮語,時而呼應對答,時而互不相關,所以給很多導演很大的想像空間。至於劇名的由來,據了解是她患病時,經常在凌晨4時48分醒來,那時思路最為清晰,深層痛苦亦最無所遁形。就在她完成這部遺作後一星期,於凌晨4時48分自殺身亡。有統計指出,絕大多數的自殺事件發生在此時,因為這是人類在生理上精神錯亂達到極致狀態的一剎那!

  故此,導演首要處理的問題是,如何令演繹者可以徘徊在「清醒與異常」之間。值得注意是,普遍演繹者多數是演員身份,而演員本身就是角色的載體,當演員說出文本內容時,很自然會墜入「角色」的陷阱,所以哪管你如何演繹,都不能符合文本「沒有角色」的設定,到了場景方面,導演根本無法給觀眾看到「沒有場景」的環境。正因如此,即使各地導演如何扭盡六壬,也擺脫不到「演出製作」的本質。但是,陳麗珠透過讀劇展現形式,徹底將以上的固有框架拆除。首先,由於觀眾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不是來看演出,所以根本沒有意識要看到角色,某程度陳麗珠只是一位說書人;其次是當進入劇場後,觀眾發現有小食部供應飲食,中間可以席地而坐,各人可以在整個劇場範圍悠然自得交流,所以根本沒有意識要看到演出場景,極其量只是看到三位樂師和陳麗珠工作時必須的枱凳。

清醒異常

  這種設定可謂完全符合文本要求。所以,接下來就是演繹技巧了。由於陳麗珠沒有演繹角色的身份包袱,她每句說話(對白)就好像說出一位知心好友的遺書,她有傷心流淚的時候,也有清醒堅強的表現,正好給觀眾感受到「清醒與異常」之間,有些觀眾選擇閉目聆聽(因為認為是讀劇),有些選擇目不轉睛觀察演繹者的專注,剎那間,聆聽者不由自主地和Sarah Kane被苦難困擾着的靈魂所流淌出的思緒共存亡,散場之後也逃不了遍體鱗傷的宿命。【101】

(原載《信報財經新聞》2015年08月03日C05版)

圖片:肥力│讀劇馬拉松 2015年7月份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