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無止境

評論說法有很多種,這裡是曲飛藝評資料庫---【藝】【無】【止】【境】

一心之煩惱 ---《少年一心的煩惱》

撰文:曲 飛 | 2015-08-19 10:37:14 | 分享到

  每逢暑假檔期,觀看到由資深劇場工作者帶領青少年,共同創作屬於他們聲音的戲劇作品。身為劇評人看這類演出,多數聚焦青少年在製作演出過程中,究竟吸收了什麼劇場養分,很少會在劇場美學、劇本寫作,甚或演出風格上作出評論。因為這類型製作很多時都會有不同持份者,導致近年相關演出的作品多以「載歌載舞、發放正能量、明天會更好」的主題傳遞訊息,毫不理會劇場真正的本質及價值,只望青少年參與,只要演得跳得唱得,自我感覺良好,部分非劇場工作者的籌劃人就會覺得功德圓滿。

不是興趣小組

  澳洲戲劇學者邁可.費茲葛雷德(Fitzgerald M)將青少年劇場(Youth Theatre)定義為:「青少年劇場中,所有演員均由學生們擔任,在具有經驗的教師與導演指導下,從事各項劇場工作。通常由他們自己編寫和即興表演劇本,並負責擔任演出的各項事務。其表演如教學活動一樣,他的規劃、設計都是用來指導戲劇方面的技術,及促進參與者的人格發展。」而青少年劇場教學在美國《國家戲劇教學研習計劃》(National Theatre Education Project)更加將之列為中學階段與專職的選修課程。可想而之,青少年劇場製作已經不再是「興趣小組」。

  本地劇團「凝動劇場」,被每年一度的大型藝術節「國際綜藝合家歡」邀約製作演出《少年一心的煩惱》,成功推翻了「發放正能量」這固有框架的訴求。最難得的是,主辦單位是香港政府,它勇於給劇團嘗試劇目,毋須傾斜於「合家歡笑」的演出條件,真誠地製作一齣在編導演方面,均達到專業演出製作水平的作品。劇中故事背景圍繞香港兩次重大社會事件:2012年「反國民教育運動」及去年的「雨傘運動」,探討一群年輕人在如常生活時,怎樣面對自身問題及社會動盪所帶來的變化。劇本由剛赴英國修讀編劇的甄拔濤,用新文本寫作風格撰述,交由致力研究形體及群眾劇場的資深劇場工作者胡智健執導,主要角色由專業演員陳秄沁、陳瑋聰、張家瑋、麥智鈞擔綱演出,襯托出16名參與形體工作坊的青少年演員,以群體演出方式營造城市日常景象以及屬於他們內心跳動的聲音。

關係似有還無

  從文本創作角度來看,青少年是次接觸到非傳統線性故事的文體,創作演出充滿很大自主空間,甄拔濤給4個角色設定為:中學女教師面對身為警務人員的男友,在社會運動執勤時和她的衝突和矛盾;只會追求女同學的男生;戀上男教師的女生;以及終日沉迷閱讀的女文青。他們在舞台上向觀眾各自表述自己的故事,就如4齣獨腳戲在不同的平行時空發展,4人關係似有還無。除了女文青的對白段落撰寫較為離地和抽象,引致在她覺醒一刻,決定要關心反國民教育運動時的表現來得突兀和牽強,其餘三人都有着不同的合理性參與社會事件,哪管出發點並不是曉以大義,也能夠令觀眾明白一個時代的事件和所有人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導演手法上,胡智健成功和參與青少年建立強大互信,16位青少年演員充分表達出「形體劇場」的演出風格,這種表演技巧的發展,是源於對演員身體所擁有的表達能力之研究,以及對劇場具改革性的嶄新想法。現在參與演出者無論在形體(movement)、動作韻律感(musicality)及群眾演出(ensemble performance)的表現上,均呈現高度合作性,最令人難忘的畫面是各人手持「自拍神棍」,由最初個人自娛,到聚集一起並且做出托舉動作,形成一隻巨大蜘蛛形的怪物,在我們的城市中吞噬一群漠不關心社會的青少年,此景象令人感到不寒而慄,十分成功!【101】

(原載《信報財經新聞》2015年08月17日C05版)

地址:香港文化中心 劇場
場次:2015年8月7-8日 (五至六) 晚上7:30 2015年8月9日 (日) 下午3:00

備註:有關定義形體劇場內容,文章引用2014年天台製作和同流合作舉辦的「歐洲形體劇場實踐工作坊」導師-艾浩家(Ivor Houlker)親自編寫的定義,由李婉晶翻譯。
相關網域:http://www.wedraman.com/albums/ep1405/


版權法及免責聲明 | 採訪邀請 | 廣告查詢

Copyright ©2007-2020 Arts Culture (Hong Kong)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